助力脫貧攻堅 讓項目更精準措施更扎實效果更明顯
各界新聞網訊(杜新科 記者 韓永國)7月16日,彬州市政協召開一屆七次常委會,圍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協商討論。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政協工作的原則。脫貧攻堅是全黨的一項政治任務,也是政協履行職能的重點。近年來,彬州市政協為促進脫貧攻堅順利開展,立足崗位,發揮優勢,多措并舉,真抓實干,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
開展協商議政,提供政協方案
圍繞脫貧攻堅工作,先后三次,組織委員和政協干部分成四個組,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研視察。兩次召開政協常委會,專題進行協商,為市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協商中,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全市干部政治站位高、工作投入大,成效顯著。針對基礎工作還需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緩慢、合作社運行不規范、培訓效果不明顯、扶智扶志工作還需加強、移民搬遷后續保障不到位等問題,提出要完善基礎設施,健全社會保障,改善民生條件,大力發展產業,加大培訓力度,整合分散資源,發展合作經濟,加強組織建設,以及精準施策、扎實工作、提高成效等28條建議。多數建議被扶貧部門和相關鎮采納落實,有效促進了脫貧攻堅順利進行。
動員委員參與,凝聚政協合力
脫貧攻堅工作是量大、面廣,任務艱巨,需要全社會凝心聚力,共同努力,才能如期打贏攻堅戰。為此,市政協廣泛動員,積極引導政協委員參與扶貧。印發了《致政協委員一封信》,號召委員行動起來,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每個委員至少聯系一戶貧困家庭,包扶一名貧困學生或殘疾、患病人員,委貧困戶辦一件實事。21名委員捐款6.5萬元,幫助28戶貧困戶栽植核桃樹56畝,蘋果樹40畝,花椒樹62畝,使貧困戶有了長遠發展產業。3名經濟界委員開發公益崗位6個,安置貧困人員6人,使他們有了固定收入,拓寬了增收渠道。16名教育、文化、衛生界委員,開展送醫、送教、送文化下鄉活動8次,受惠群眾達4000余人。
包抓貧困村,貢獻政協力量
按照市委安排,市政協三名主席分包3個貧困村,政協機關包扶一個貧困村。在包扶工作中,抽調三名年輕后備干部,駐村蹲點開展幫扶。
如何才能是貧困戶按期脫貧,一直是市政協領導關心和思考的問題。經過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結合村情戶情,為3個村制定了扶貧計劃,機關包扶貧困戶制定了幫扶措施。確定了“栽、種、養”三條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栽就是栽核桃、花椒,種就是種藥材、苜蓿,養就是養黑豬、牛和羊,使每戶貧困戶至少有1-2項產業。市政協不但為包扶村出謀劃策,還親自幫助貧困,組織機關干部,集中一周時間,栽植核桃樹和花椒樹。在包扶人員的動員組織下,幫助24戶貧困戶種植藥材98畝,新栽黃桃樹20畝,管護核桃樹36戶106畝、花椒樹8戶19畝、蘋果樹1戶2畝,使戶戶有產業。投資200多萬元,流轉荒山地420畝,平整后,栽植花椒園。利用村機動地,栽植蘋果園40畝,壯大村集體經濟。爭取資金水泥硬化村組路4條3.2公里。改造供水管網一處,新建供水設施一處,保障了群眾用水安全。聯系廣電局為全村438戶非貧困戶免費安裝了電視接收器。組織28戶貧困戶,赴韓城市和縣內工作先進鄉鎮,考察花椒及其他產業發展,激發內生動力。
由于扶貧工作扎實,措施具體,包扶的村80戶貧困,已脫貧66戶154人,效果顯著,市政協先后三次被評為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單位。機關駐村同志被評為全省優秀第一書記,縣勞動模范。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