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牛小寧 楊玉春
如何讓“第一書記”待得住、干得好?如何讓產業扶貧基地與貧困戶真正對接?今年以來,針對脫貧攻堅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隴縣政協充分發揮政協優勢,傾情幫扶,精準建言提出的“金點子”得到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辦好事、干實事,為全縣脫貧攻堅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體現了政協擔當。
精準建言,助力產業扶貧基地建設。今年以來,隴縣政協圍繞“菜單式”扶貧和“雙百”產業基地建設,組織開展兩次專題調研,提出了加強宣傳教育、創新扶貧模式、提高資金效益、強化科技服務等建議。縣政府高度重視,要求相關部門積極吸納意見,并相繼出臺了《關于做好中蜂產業扶貧示范區管理工作的通知》《隴縣財政扶貧項目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脫貧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印發“雙百”產業扶貧基地提升增效年活動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深化“菜單式”扶貧模式,強化“雙百”產業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已命名授牌107個產業扶貧基地,每個基地至少帶動100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了基地與貧困戶精準對接,產業脫貧全覆蓋。
協商議政,助推生態雅村建設。生態雅村強基工程是隴縣以國開行貸款資金建設項目為平臺,是以改善貧困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解決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短板的民生工程。隴縣政協專門組織委員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開展協商議政,提出了注重規劃先行、堅持統籌推進,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田園風光,加強環境整治、提升村民素質等意見建議,被縣政府及時采納落實,大大改善了全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開展專項視察,助推扶貧政策落地。如何讓“第一書記”待得住、干得好?按照縣委安排,隴縣政協組織委員開展專項視察,提出了“借鑒外地經驗,完善科學考核體系”等建議。縣委及時從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入手,制定了《第一書記管理考核辦法》,建立了駐村工作、請銷假、工作日志和公開承諾、工作例會等6項管理制度,科學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進一步激發了大批干部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深入一線,為脫貧攻堅增磚添瓦。縣政協農林界緊扣脫貧攻堅,組織界別委員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聯絡學習視察活動,及時發現脫貧攻堅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出的《建立中蜂養殖保護區的建議》被寶雞市政協作為社情民意刊載。今春,針對低溫霜凍災害,農林界委員第一時間前往重災區,實地查看災情,對種植戶進行核桃、油菜等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和抗災自救培訓。
匯聚社會力量,聚力脫貧攻堅。隴縣政協組織民主黨派為曹家灣金山寺村翻修了村委會、硬化了生產生活道路、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倡導非公經濟人士踴躍參與“光彩人生助推脫貧”活動,共集資捐款31萬元,集中用于全縣因大病、意外事故致貧群眾走出困境;組織委員為脫貧攻堅干實事、辦好事。縣政協委員、隴縣宏盛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經理李曉宏,創新“借袋還菇”模式,吸納5000多戶貧困群眾參與到食用菌產業發展上來。隴縣盛源果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培軍委員,創辦高標準示范園,帶動1734戶貧困群眾發展蘋果產業,吸納1530名貧困戶入園務工。東風鎮麻家臺村農民委員王小宏創辦錦繡天宏奶山羊專業合作社,吸納27戶貧困戶發展奶山羊產業實現脫貧目標。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