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紫陽縣向陽鎮有這樣一位“名人”,要說他的名望有多高,外地人可能不知道,但本地人幾乎無人不知,上到80歲老漢和孫子輩“爭嘴”,下到二十來歲小兩口鬧架,第一反應就是來“老哈調解室”找老哈。“老哈”就是群眾口中的“知心大爺”。
“老哈”叫哈志剛,是紫陽縣向陽鎮街道社區支部書記、紫陽縣伊斯蘭教協會秘書長,還是紫陽縣連任7屆的老政協委員。今年66歲的哈志剛,頭發花白,還留著小胡子,別提有多精神了。
2000年,因工傷從紫陽縣鋇鹽廠副廠長職位上公傷退休的老哈,“被迫”開始養老。沒過多久,老哈就閑不住了,多年積攢的好口碑讓向陽鎮搞基層工作的同志向老哈拋出了橄欖枝——做群眾工作,老哈正拿手!
都知道群眾工作難搞,基層工作難做,可老哈卻不怕。老哈剛當上向陽鎮街道社區支部書記,就搞起了創新——成立“老哈調解室”??刹灰】催@個調解室,鎮上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紀委干部搞黨建,也專門來“老哈調解室”了解情況。
老哈調解有三絕:一是“哄”,對于老年人要“哄一哄”;二是“吵”,對于年輕人要“吵一吵”,給年輕人講法律;三是“曝光”,實在不聽勸的,老哈就要“動真格”了。周老漢今年80多歲,本該頤養天年的時候不幸遇上兒子不孝,動輒打罵,鎮上誰去勸都不聽。于是老哈帶著工作人員上門勸導,老哈說:“我勸你你不聽,我們管不了你,法律也管不了你嗎?”老哈說,后來他就蔫了,再也沒虐待老人。
別看老哈年紀大,理念卻很超前。向陽鎮街道社區能成為全省示范社區,光靠“老哈調解室”是不夠的。社區活動中心里,工作人員全部啟用返鄉年輕大學生,調解室、會議室、展覽館、圖書角、老年人活動中心一應俱全,甚至還連上了大數據信息網絡中心。此外,老哈還專門找來退休黨員、企業職工做義工,讓他們為“老哈調解室”發揮余熱。
向陽鎮以精神文明示范而聞名,但殯葬改革卻是老大難。都知道傳統土葬弊端多,農村“白事”全是問題,誰也下不了架勢改革。老哈發了個狠,他向上級申請撥款,在社區服務中心建立了殯儀館,改“土葬”為“火葬”,即將投入運行。向陽鎮前些年過年放炮仗,出了不少事故,老哈就帶領人做宣傳,拒絕過年放炮,既防止了火情出現,又改善了空氣質量,還省了錢。此外,老哈還組建了鑼鼓培訓班、廣場舞隊、交際舞隊,專人教學領舞,每天晚上整個社區都會響起和諧歡快的歌聲……
對于老哈來說,社區就是他的家,他還要為大家作更多事,作群眾心中永遠的知心人。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