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政協助力脫貧攻堅的工作簡述
去年以來,石泉縣政協積極引導政協委員堅持既協商議政,又躬身實踐,把建言立論與身體力行相結合,尤其在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中,躬身創出了特色鮮明的“政協實踐”。
協商在“攻堅”需要時 在該縣建檔立卡貧困村中,2017年有5個村被確認為深度貧困村。如何確保這些基礎條件極差、貧困程度較深、貧困面特大的深度貧困村同步實現脫貧摘帽,成為該縣傾力破解的難題。鑒于此,縣政協主動出擊,組織政協委員深入貴州省六盤水市、安順市平壩區、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等全國深度貧困地區考察“取經”,形成了《堅持五個有力有效、合力攻堅深度貧困——關于貴州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考察報告》,報告總結出貴州省在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中的“五個有力有效”做法,(即“黨建引領脫貧有力有效、‘三變’推動脫貧有力有效、‘龍頭’帶動脫貧有力有效、金融支持脫貧有力有效、新風倒逼脫貧有力有效”),提出了“借鑒外地成功經驗,找出深度貧困原因,實施深度貧困決戰”的具體可操作的建議意見。縣委、縣政府認真采納,深入研究,制定出一整套攻克深度貧困的政策措施,去年以來,省、市多次到這幾個深度貧困村進行成效檢查考核,都給于了充分肯定和評價。
監督在“攻堅”關鍵處 正當該縣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期,中、省反饋了該縣扶貧工作存在的“五大問題”,這些都是要緊要害問題,解決不好,將直接影響該縣整體工作成效。為認真破解這些問題,縣政協主動請戰,帶著問題開展監督視察,形成了《關于落實中省扶貧工作成效考核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情況的視察報告》,報告直面問題,深刻剖析了中省反饋問題的根源,提出了整改措施的建議,縣委政府及時采納,認真整改,確保了在限期內所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到位,確保了該縣脫貧攻堅工作連續兩年榮獲全省“扶貧績效考核優秀縣”。與此同時,縣政協堅持把政協委員提案中涉及脫貧攻堅工作的提案作為重點督辦提案,由縣政協領導和政協常委包案督辦落實,促進了有關問題的解決。
履職在“攻堅”一線上 縣政協及政協委員堅持既協商議政,又躬身踐行的理念,在助推脫貧攻堅工作中,一是舍得投入人力和精力。政協各位主席每人包聯一個鎮,開展“解剖麻雀式包聯”,著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推廣全縣;政協機關選派了3名“硬人”專職、專心駐村包抓曾溪鎮大溝村;政協委員及全體機關干部每人結對幫扶1至3戶貧困戶。從而縣政協系統形成了政協領導包聯、政協機關包抓、政協委員幫扶的全員助推脫貧的格局。二是舍得投入財力和智力。通過單位擠壓自籌、各方協調爭取,除政策性扶持資金外,累計為政協機關包抓村籌集資金300余萬元,確保該村實現了基礎設施全提升、安全住房全“清零”、服務設施全配套;為該村規劃并實施了“三長兩短”產業發展規劃方案已實現:養蜂540箱、魔芋130畝、黃花菜147畝三項長效產業和蛋雞養殖1100只、露地蔬菜種植34畝等當年見效的兩項短期農業產業,以上五項主導產業促進有生產能力和條件的貧困戶戶均增收超過脫貧標準,建立了“黨支部+委員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模式,積極推行“三變”改革,圍繞養蜂產業,引導促成該村成立了石泉縣國興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覆蓋全體村民,實現全體村民共享全村發展成果的目標。同時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聘請縣內外種、養殖專家手把手地現場開展技術培訓六期,51人獲得技能或技術培訓證書,政協脫貧攻堅隊多次帶著貧困戶代表到縣內外種、養基地進行實地參觀學習,常態化開展健康教育、政策宣傳及新民風普及,切實增強了貧困村和貧困戶內生動力,為如期實現整村脫貧和永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劉 淦)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