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熊煊)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嵐皋縣政協委員們立足本職崗位,發揮各自優勢,或帶動群眾發展農村產業,或開辦企業幫助貧困群眾就業,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小瓜蔞催生大產業
秋分剛過,巴山深處的嵐皋縣豐坪村秋意漸濃。村民楊遠峰瞅著瓜架上沉甸甸、鼓囊囊的瓜蔞果,心里熱烘烘的,“沒想到我第一次種瓜蔞,就結得這么好,多虧了胡委員。”他口中的胡委員是縣政協委員、鑫豐農業公司董事長胡本森。
今年38歲的楊遠峰,下過礦、進過廠、開過店,賺錢不多還不穩定,聽說瓜蔞種植不費人力,當年見效,種一年管五年,楊遠峰就動了種瓜蔞的念頭。
“種植投資要多少錢?苗子從那兒拉?種植的技術誰培訓?種植后的瓜蔞怎么回收?……”輾轉找到胡本森,耿直的楊遠峰拋出了一連串問題。
“瓜蔞苗你先拿去栽,待今年瓜蔞銷售后再付款,種植方面有專門的技術員定期給你指導,銷售公司按市場價給你簽保銷合同……” 胡本森短短幾名話,給楊遠峰吃下了定心丸。
簽合同、做規劃、整地、搭架、栽苗,楊遠峰一口氣就種了50畝瓜蔞,當年就可以采摘 1萬斤瓜蔞果,收入2萬元,后續幾年產量會更高,效益更是會翻番。
“自從當上一名政協委員,就感覺自己身上又多了一份社會責任,只要貧困群眾想發展產業,我就盡自己的力量幫一把,只要有賺錢的路子,他們在脫貧路上就更有奔頭了。”說起支持楊遠峰發展產業的初衷,胡本森言語真誠。
自2016年以來,鑫豐農業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瓜蔞面積已從最初的1000余畝發展到了6000余畝,實現產值3000余萬元,帶動122余戶貧困戶種植瓜蔞3000余畝,小瓜蔞真正發展成了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家門口就業解難題
家住堰門鎮的貧困戶何世軍長期有外務工,去年妻子一場重病讓他不得不辭工回家照顧妻子,雖然妻子手術成功,但需長期靜養。看著家中年邁的父親、上學的兒子、生病的妻子,何世軍一籌未展,“不打工就沒有收入來養家,可外出打工家里又怎么辦呢?”
正在他苦惱時,家門口朋成制衣公司的招工信息讓何世軍心里看到了一絲希望,他試著打了電話,說了自己的難處,希望能到朋成制衣來上班,這樣一邊能打工,一邊還可以照顧家庭。
“我自己以前也是在外地務工,后來回鄉成立了朋成制衣公司,所以特別理解他的難處,當何世軍說希望到公司來上班時,我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下來。”縣政協委員、朋成制衣經理鄧發朋說起幾個月前何世軍咨詢的情景記憶猶新。
如今,4個月過去了,何世軍在朋成公司已當上了班組長,每個月工資有四、五千元,父親、孩子能得到就近照顧,妻子也恢復良好,生活終于走上了正軌。
“在家里上班既掙了錢,又照顧了家庭,讓我感覺路越走越寬了!”說起現在的生活,何世軍久違的笑容又掛在了臉上。
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該縣政協委員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種養戶180余個,轉移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320余人,幫助解決生產生活難題120多個,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彰顯了政協力量。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