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軍禮
網絡主播依靠唱歌、跳舞、聊天、賣萌就能引來關注,甚至一夜暴富。這對于求知欲強、好奇心重,選擇、判斷能力弱,價值觀正在形成期的未成年人來說未必是好事——這一現象被省臺盟“盡收眼底”。在今年省兩會他們提交提案,呼吁規范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直播。
2017年12月,“00”后女孩迷上“映客直播”,用父母的錢打賞男主播65萬元;2018年3月,美拍平臺上因出現未成年人脫衣、裸露等不文明直播行為,被責令停止更新7天……直播風行、亂象頻發,未成年人正遭受著網絡的危險侵害,呼喚有關法律法規能盡快出臺。
2018年5月11日,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制定”建言獻策。在此之前,臺盟中央承接了為此次會議進行的相關課題調研,省臺盟參與其中。省臺盟為此選取了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直播關注問題,開展了細致的調研。
參與此次調研的省臺盟青年委員會副主任謝斌介紹說,從去年2月到4月,二三十名調研組成員上街頭、進網吧,線上加線下,明察暗訪、分發問卷,在校園周邊走訪學生、家長,還動用自身資源盡量擴大調研范圍。同時研究各類手機APP在未成年人保護上是否有所作為、APP植入廣告是否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等問題。
調研發現,目前未成年人普遍感到學業壓力大、交際范圍窄,網絡便成為成本最低、最易上手的社交渠道。而APP因為缺乏有效監管而內容混雜,“軟色情”“十面埋伏”“污文化”隱匿其中,傳入未成年人視野的內容魚龍混雜。
“我們共發放網絡問卷249份、紙質問卷800份,線上線下超過千份。”謝斌整理問卷時發現:監護人不清楚未成年人是否在玩網絡直播的占18.26%;監護人對未成年人是否該遠離網絡直播持模棱兩可態度的占33.91%。
“另外我們還了解到,大多數監護人希望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盡快出臺。”謝斌說。
基于這些詳實信息,省臺盟最終形成了關于促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盡快出臺的調研報告。這次調研還收獲另一個成果,就是省臺盟在今年省兩會提交的《關于規范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直播的建議》的集體提案。
省臺盟在提案中建議:監護人要主動了解網絡直播,加強對未成年人觀看網絡直播的監督;學校應利用校園綠色網絡系統,引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網絡;政府部門應加大直播平臺監管力度;互聯網企業要履行企業職責,自覺抵制非法直播。
“細化來講,建議涉及監護人應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避免孩子沉溺網絡;學校要塑造完善學生‘網民’的‘網絡社會人格’;政府要設立未成年人網絡侵害案件專門申訴通道;網絡軟件要設置一鍵舉報功能等多個方面。”謝斌解釋說。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