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石進虎就急匆匆的趕往豬舍,喂食、添水、打掃衛生。忙完后,他又騎著三輪車、拿著鐵锨開始巡山。“現在,養豬和護林員是我家的主要經濟來源。這兩年,豬市行情好,我一下子打了個翻身仗,脫了貧、還了外賬,日子是越過越好了。”談起當下的生活,石進虎喜上眉梢。

"豬倌兒"石進虎。
石進虎今年56歲,家住印臺區陳爐鎮北溝村,全家6口人。兒子肢體三級殘疾、兒媳智力二級殘疾,兩個孫子年幼。“那會,老伴在家照看孫子,我在西安市閻良區打工,一年到頭掙的錢,也只夠維持家里的基本開銷。”提起以前的日子,石進虎眉頭緊鎖。
2015年底,石進虎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本想依靠政策大干一場,誰知命運再次和石進虎開了個玩笑。2016年,石進虎突發心臟病,雖救治及時,但仍落下病根。住院期間,一下子花了9萬多元,報銷了一部分,但個人承擔部分仍讓這個家庭捉襟見肘。出院后,石進虎憂心忡忡,自己無法外出務工,以后全家人的生活怎么辦?
石進虎的擔憂,幫扶干部看在眼里。村上將石進虎一家納入低保戶,再加上兒子兒媳每月的殘疾補助,勉強把這個家撐了起來。“幫扶干部和村干部們經常來看我,給我謀思路、出點子的,我不能待在家等著吃救濟,我還要靠這好政策好好干呢。”石進虎說。
因過去就有養殖經驗,石進虎便琢磨著養豬。可是,沒資金、沒場地,豬該怎么養?幫扶干部主動上門,幫助石進虎選豬舍、申請貸款,并送去了養殖的書籍。在各級干部的幫助下,石進虎在離家不遠處建起了豬舍,通過飼養母豬繁殖仔豬來增加收入。
養殖過程中,幫扶干部不斷為石進虎提供技術資料,好學的石進虎也在網上學習,他改變傳統自然受精方式,通過購買良種種豬冷凍精子實施對母豬人工授精,不僅節約經濟成本,還增加了母豬的受精率和坐胎率。2019年,豬市逐漸回暖,石進虎當年出欄仔豬60余只,平均每只售價1000元左右,僅銷售仔豬就收入5萬多元。去年底,石進虎一家摘掉了“窮帽”。

“豬倌兒”石進虎兼職做生態護林員,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從石進虎家到豬場屬于森林管護區域。村上考慮到石進虎每天多次往返這一區域的實際,便將石進虎聘為生態護林員。這下,石進虎的干勁更足了。“護林員的職責不小呢,最重要的還是防火,早上喂完豬我就去巡山。”石進虎介紹說。他也經常利用串門的功夫,給村民宣傳林業法律知識,告訴大家不能破壞林地,不能傷害野生動物。
如今,這個曾經為生計發愁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前兩天,我把最后一筆貸款也還了,現在是無賬一身輕。脫了貧,才是我們新生活的起點。現在,豬存欄50多頭,我還要再好好努力一把,趁著今年市場行情好,把豬場規模擴大擴大,爭取趕年底賺個十來萬,讓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石進虎說。
記者 蔣維博 通訊員 靳麗楠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