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北京記者 滿淑涵
“從國家生態文明區域平衡發展和糧食安全戰略來看,在黃土高原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能夠優化我國生態安全屏障,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國人大常委、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東認為,應將黃土高原整體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長期規劃,以黃土高原整個區域作為生態重大工程的載體,整體規劃區域內的生態空間劃分、水土保持、資源開發、產業分布、基礎設施建設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及移民搬遷等內容。
李曉東調研發現,黃土高原可開發資源豐富,經過改造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他舉例說,陜北定邊建成的高產設施農業使周圍三個鄉的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5萬元,有的地區甚至可以達到8萬元。“這充分證明在黃土高原發展現代化高效農業切實可行。”
黃土高原整體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從哪里著力?李曉東建議,要設立黃土高原生態文明新區領導機構,建立國家級跨省區協作管理機構;堅持黨的領導,在黃土高原設立農業農村改革特區,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鼓勵和吸引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到黃土高原工作和創業;可以采取以國家為主導的農墾體制模式,對黃土高原集中連片地區進行整體規劃、建設、生態恢復和開發。
針對黃土高原特殊地理條件,李曉東還建議,要支持黃土高原地區發展自給性農業、節水型農業、生態型農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充分發揮黃土高原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和礦產資源富集的特點,發展綠色能源基地;采用現代化工程手段實施黃土高原土壤修復和農田整治,統籌解決大氣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資源的利用與治理問題。“整合科技資源和工程手段,提升黃土高原發展潛力也很重要。”他說。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