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在強烈的時間感中,我們即將共同揮別2019年,駛入2020年。此刻,你我他都會總結過往,希翼美好明天,追逐實現距離又近一步的夢想。
在商洛市政協委員、丹鳳縣房產管理局局長石磊的時間記事里,有著滿滿獲得的欣喜,又有艱辛付出的感慨。當市縣政協委員,圍繞“三項職能”,認真履職,建言獻策,努力做好老百姓身邊的民意“快遞員”;任房管局長,圍繞縣委、縣政府扎實做好住房保障工作的決策部署,創新思路,推進落實,努力“使居者有其屋不僅是一種夢想,而是一種現實”。
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近年來,丹鳳縣把保障房建設工作作為助力脫貧攻堅、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數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公租房建設、老舊散小區改造等方式,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房屋分配管理、推進保障房小區“和諧社區·幸福家園”創建,不斷構筑分層次、多渠道、有重點的住房保障體系,有效改善了低收入困難家庭的住房條件。
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數據揭示了丹鳳縣住房保障工作取得的成就:2013年至今,全縣共建成并分配公租房項目31個6639套,已建成入住的保障房惠及城區和12個鎮辦,住房保障覆蓋面達到100%,保障率達到97%。建成了紅楓小區等4個規劃超前、布局合理、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公租房小區。啟動實施老舊散小區改造項目4個。在助力決勝脫貧攻堅戰中,1.3萬余住房困難群眾圓了“安居夢”。住房保障工作先后多次被省市評為先進單位,還被省政府命名為住房保障工作“十佳縣”,江南新城、邑西花園等6個保障房小區“和諧社區·幸福家園”創建工作獲得省市命名。
保障房建設強化“三個保障”
全面改善群眾居住條件,解決好城鄉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讓困難家庭“住有所居、住有所安”,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攻堅精準目標的著力點和突破口。丹鳳縣從健全工作機制入手,齊聚力量保建設、多措并舉促保障,全面推進保障房建設和老舊散小區改造工程。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保障房建設工作和“和諧社區·幸福家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組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和安排部署相關工作。制定出臺了《丹鳳縣創建省級保障性住房和諧社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要求,夯實了創建責任。二是強化措施保障。將公租房建設和“和諧社區·幸福家園”創建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實行政企聯建模式,與在丹企業聯建公租房484套,采取新建、改擴建、收購等多項措施,籌集房源885套,合力推進公租房建設。三是強化資金保障。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有效整合項目資源,將缺口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累計投資6350余萬元,實施了江南新城停車場及幼兒園配套設施、綠化亮化等項目,進一步提升小區品位。爭取3830萬元項目補助資金,對老舊散小區建筑維修、室外配套、地下管網等實施全面改造。堅持標準,嚴格把關,對符合條件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賃補貼,惠及875戶保障家庭。
保障房分配做好“三個到位”
房子,是安身立命之本。為確保讓困難群眾有房住,住得好,丹鳳縣始終把保障房公平公正分類分配作為體現民意、惠及民生的“連心橋”工程抓實抓好。一是政策宣傳到位。通過采用宣傳冊、宣傳欄、廣播電視、手機微信等形式,宣傳公租房建設的意義、公租房申請、分配程序和要求等內容,為公租房申請、審核、分配入住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良好的輿論環境。二是分配程序到位。建立健全公租房分配管理機制,嚴格對公租房申請對象基本信息進行聯合審查,確保把真正有需求的困難住房家庭納入到保障范圍,實行“三級審核、三榜公示”,規范分配程序。三是分類保障到位。預先制定工作方案,針對家庭人數和成員健康狀況,實行分類配租,人性化管理。關注新畢業大學生和引進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特別是來丹創業的高學歷人才,簡化申請分配程序。綜合考慮保障對象收入、需求等因素,對低保等特困家庭做到優先分配、應保盡保。
保障房管理實行“三種模式”
為有效改善人居環境,確保群眾“住得進、穩得住、有尊嚴”,丹鳳縣不斷強化地產、物業市場管理,把住房保障工作重心從建設向分配管理轉變,實行建管分離,全面提升物業規范化管理服務水平。一是實行動態監管模式。積極探索完善退出機制,聯合小區物業公司對保障對象的入住動態進行日常巡查監管,實行動態調整,以調節租金的形式實行柔性退出,對違規使用公租房的及時予以清退,對惡意欠租行為委托律師采取法律渠道依法追繳,確保政府資產不受損失。二是實行共有產權管理模式。出臺了《丹鳳縣公共租賃住房共有產權管理實施細則》,將已建成入住的公租房全部納入管理范圍,按照多層不低于80%、高層不低于60%的比例確定保障對象個人產權比例。對實行共有產權的公租房價格嚴格按照經濟適用房價格構成因素進行核算,做到讓利群眾。三是實行第三方社會化管理模式。招商引進第三方機構社會化物業參與保障房小區物業管理,聘用專業物業管理人員掛牌持證上崗,建立小區物業管理服務體系,從居家安防、衛生保潔、綠化亮化、物業報修、矛盾調處、綜合服務等方面實行有效管理,有力推進了小區物業管理工作正常開展。
對標創建做到“三個完善”
開展“和諧社區·幸福家園”創建工作,是對保障房小區后續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設施的再提升。丹鳳縣對照創建標準,強化管理、改善環境、優化服務,小區社會綜合管理效益不斷顯現。一是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先后投資5200余萬元,建成了小區功能齊全的水、電、路管網,休閑、健身于一體的小區中心公園和綠化景觀長廊,物業服務中心辦公樓、公廁、多功能服務用房、配套商業用房、人防、體育健身設施、兒童樂園及停車場、摩托車棚、車輛出入管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一批配套基礎設施,實現了“交通、停車、技防、休閑、健身”一站式”服務。二是完善便民服務功能。配建一定比例的服務功能用房,對進駐平價超市、衛生室、保潔公司實行免租,讓利小區居民。設立“智慧社區”,為居民提供查詢、繳費等“一站式”服務。設立社區黨支部、老年人日間照料、留守兒童關愛、勞動技能培訓、文化娛樂等便民服務機構,全面提升小區居民幸福指數。三是完善小區物業管理。發揮第三方社會化物業、住房保障中心、社區支部及委員會作用,制定了房屋裝修、業主公約等34項管理制度;吸收入住小區貧困家庭居民優先就近就業,設立投訴維權服務電話,公開公示管理收費標準,持續強化小區物業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攀升。
住房保障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丹鳳縣將繼續創新思路,攻堅克難,久久為功,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対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把健全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服務突破發展和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這些惠及民生的實事、好事推進下去,全面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努力實現百姓住有所居、住有所安的夢想。
《各界導報》2019年12月31日 第4515期第4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