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實習記者 孫高菊) 9月27日,記者從西安市“奮斗新時代 闊步新征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灞橋區專場上了解到,圍繞“建設宜居灞橋、打造最美城區”的目標,西安市灞橋區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堅持差異化發展,如今,“水岸灞橋”“森林城市”雛形逐漸顯現,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已經走出了一條富有灞橋特色的發展之路。
質效并重,區域經濟邁入發展快車道
70年奮力建設,灞橋區積極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2018年GDP完成480.78億元,總量是1978年的942.7倍,近十年來增速持續保持全市前列。財政收入十年來連續突破10億、20億、30億元大關,2018年完成39.04億元,是1978年的776倍;固定資產投資近十年來增速始終保持在全市前五。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306元,位居全市第二,是1978年的近95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395元,位居全市第四,是1978年的84倍。
灞橋區結合自身實際,明晰了“東三環、長樂東路、灞河沿岸”三條經濟帶和“紡織城核心區、洪慶新城、科技園、浐河谷地、白鹿原、洪慶山”六個板塊的“三帶六板塊”產業發展思路,中糧集團、中海集團等一批實力雄厚企業相繼落地。
厚植“深綠色”時代底色 城鄉面貌彰顯新魅力
灞橋區厚植“深綠色”時代底色,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還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近十年來,全區持續實施大綠工程、直面坡綠化等,不斷加強秦嶺北麓生態保護,截至目前,綠化總面積達77.7萬平方米。其中,累計植樹110萬株,全區林木綠化率達到43%,建成綠化廣場44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9.88平方米。扎實開展浐、灞、渭河綜合治理,灞橋生態濕地公園被譽為西安“新美景”,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被聯合國授予“杰出環境治理工程獎”。
同時,灞橋區堅持將城中村改造作為高質量城市化的主抓手,截至目前,共拆除城中村、棚戶區54個,拆除面積約1431萬平方米。新建城市道路76條106公里,面積264.5萬平方米。通過“騰籠換鳥”加快紡織城老工業區改造,西安紡織城老工業區被列入首批“全國城區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試點”。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建成西安最美鄉村公路58.6公里,建成農村污水處理廠6個,農村無害化戶廁完成1210座提升改造,農村群眾攜手進入小康新生活。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