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見,該意見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機制、平臺、培育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真正讓鄉土人才成為助推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構建機制,激發鄉土人才隊伍活力。構建政治吸納機制。把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把思想政治素質好、致富帶富能力強、懂生產技術的優秀鄉土人才培養成基層黨的領導班子。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行農業技術人員和專家包產業、包示范點、包大戶,開展技術指導。構建動態管理機制。建立鄉土人才數據庫,通過實地走訪和公開民主評議,綜合了解鄉土人才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發揮情況,對鄉土人才隊伍進行評估審定,對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取消其稱號,把表現優秀、符合條件的人員吸納到鄉土人才庫進行分類管理。
搭建平臺,夯實鄉土人才隊伍基礎。搭建人才幫扶平臺。按照“基地建在產業鏈上,人才聚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的思路,組建科技服務隊,積極開展“人才結對,技術幫扶”活動。將致富帶頭人分組對接到扶貧產業和貧困戶上,開展實用技術指導;在鞏固提升現有人才示范基地的基礎上,鼓勵支持鄉土人才建設新型富民產業基地。搭建人才培育平臺。按照“突出重點、學以致用,分類指導、注重實效”的原則,把鄉土人才培訓與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相有效整合,開展勞動技能鑒定培訓,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提升鄉土人才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搭建人才創業平臺。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平臺,積極鼓勵、引導和扶持鄉土人才興辦致富產業,推行“人才+產業”“人才+合作社”等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農業科技項目和農業基地建設。
轉變培育方式,提升鄉土人才隊伍素質。圍繞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打造一支不走的鄉土人才隊伍,重點從黨員致富帶頭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群體中培育開發農村實用人才,不斷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對鄉土人才進行分類管理,按照不同行業領域、不同專業特長,根據群眾培訓需求,及時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將政府“端菜”變為群眾“點菜”。 建立“政府+職業學校”聯合辦學,把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特色產業實用人才培訓、農林牧使用技術培訓與產業發展方向和從業人員實際情況相結合,分類別開展精準培訓和觀摩活動。(中共鎮坪縣委組織部 周慧琳)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