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陳雪 通訊員 高海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1000多年前,詩圣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為普天之下貧寒之士所呼吁的理想,現如今在富縣的貧困戶中得以實現。2018年9月27日,在國慶節即將到來之際,富縣縣城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舉行了隆重的分房儀式,416戶扶貧搬遷戶“喜領鑰匙”,該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將意味著富縣已全面完成“十三五”1477戶扶貧移民搬遷安置任務,這既是富縣縣委、縣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重要思想、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也是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過上富裕生活的一項最大惠民行動。

“沒想到我這輩子也能進城,住上這么嶄新漂亮的樓房,我太激動了!多年來心里懸著的石頭終于落地了,下雨天再也不用擔心房子會漏水……感謝政府,感謝黨的好政策”。羊泉鎮候家莊村搬遷貧困戶周萬云激動的說。周萬云家有2口人,唯一的女兒正在上大學。他本人患有小兒麻痹癥,由于小時候家境貧寒,沒錢看病,身體上的疾病難以治愈,從小就落下了殘疾,現在更是連日常行走都很吃力,顫顫巍巍,搖搖晃晃,被認定為肢體二級殘疾。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已喪失勞動能力,家里并無任何收入來源,只能依靠國家給的微薄資助來維持日常生計,住的房子也是全村最老式的土坯房,每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他總是心驚膽戰的,深怕房子突然坍塌,他和女兒唯一的棲身之所也沒了。周萬云是眾多搬遷戶中的一個,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給了搬遷戶安全舒適的住所,更是帶去了生活的希望和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挪窮窩易,穩得住、能致富難”。“十三五”期間,富縣計劃扶貧搬遷1477戶5079人,其中縣城安置416戶1306人,鎮區安置792戶2680人,分散安置230戶1048人,集中供養39戶45人。項目一次性啟動,分兩年建設,其中:2016年實施的扶貧搬遷安置929戶3424人已全部實際入住,2017年實施的548戶1655人已全部分房到戶。富縣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搬遷不舉債、脫貧有保障”的扶貧搬遷理念,嚴把“建房成本、人均建房面積、個人自籌”不超標三條紅線,堅持“一個規劃管到底”,整合資源,精準發力,有序推進。結合縣上實情,出臺了搬遷戶入住、資金管理、分散安置、宅基地騰退及復墾等一系列操作性強的實施辦法,建立和完善了與搬遷戶相適應的社區管理模式,既要能留住人,更要能留住心,積極為搬遷對象搭建發展平臺,引導搬遷戶從事務工、經商、旅游服務等二、三產業增加收入。各個安置社區異彩紛呈:張家灣鎮以秦直道鄉村旅游為龍頭,張村鎮依托蘆村二號煤礦,直羅鎮憑借石泓寺、直羅烈士陵園資源,吉子現利用靠近華能電廠和蘋果產業日趨成熟優勢,縣城緊臨富縣工業園區。多管齊下,多措并舉,通過大力培育扶持發展特色農業,勞動密集型工業提供就業崗位,發展服務業提供就業崗位,以及自主創業、勞務輸出、公益性崗位、兜底保障等多種方式,確保搬遷戶家庭中至少有1-2人掌握產業脫貧技能,按期脫貧。截止目前,已累計實現搬遷脫貧1064戶3876人。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