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農村空心化現象日益加劇,農村耕地撂荒(特別是秋季)問題突出,其主要原因:一是農業生產效益不高。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價格上漲,農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種地與外出務工和經商相比,經濟效益很低。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耕地撂荒情況突出的地方,大多存在灌溉能力不足、機械耕作困難、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等問題;三是農村勞動力短缺。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在家務農的婦女和老人無法承擔繁重的耕作勞動負擔,導致撂荒不種。耕地撂荒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安全、制約農民增收、浪費土地資源,需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此建議:
一要加強宣傳引導,增強保護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法方式,加大對《土地法》、《土地承包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破壞耕地可恥,撂荒耕地浪費”的共識,引導群眾樹立“一分田地不閑,一分閑地必種”的思想。
二要落實惠農政策,激發耕種熱情。認真落實國家糧食扶持政策,改變按家庭承包土地面積發放補貼的辦法,由各村組切實做好農戶實際耕種面積統計核實工作,按照“誰種糧,誰受益”的原則,把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專項資金據實發放到實際種糧農戶手中。
三要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以目前正在推行的農村“三變”改革為契機,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鄉賢能人的帶動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使分散撂荒耕地向種田能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企業集中,形成規模效應,推進規?;洜I。建議各級財政對土地流轉大戶給予獎勵補貼;支持各類市場主體成立土地流轉合作社,集中連片經營農村土地,并給予貸款貼息、財政補貼等優惠措施。
四要發展特色農業,提高比較效益。結合本地自然資源特點和產品優勢,堅持市場導向,合理布局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推行“公司+基地+專合組織+農戶”經營模式,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推廣良種、良法等農業新技術,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農業比較效益。
五要改善基礎設施,綜合開發利用。加大水利、田間道路、高穩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耕作條件,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堅持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原則,爭取退耕還林指標,將零星分散的貧瘠薄地和撂荒山地納入退耕還林還草規劃,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和畜牧業,治理山坡地撂荒,實施綜合開發,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訊員 陳倉政協 張軍林)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