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媛 付東
地處大巴山北麓渝、陜、鄂交匯處的安康市鎮坪縣,伴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如今這個昔日貧困縣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鎮坪縣政協定點幫扶的小河村,就是見證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
自2014年以來,歷經短短四年時間,小河村基礎設施由過去僅有一條通村主干道,到如今電力入戶率100%、安全飲水入戶率100%、公路入戶率95%,并實現長短產業交替發展,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規范運行發生喜人變化,這些變化的背后,凝結著鎮坪政協人付出的汗水和智慧。
委員聯動助力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鎮坪縣政協各界別委員積極行動,踴躍投身扶貧第一線。鎮坪縣政協主席王永國介紹道:“今年是鎮坪縣整縣摘帽的關鍵之年,要聚各界人士之力,全力以赴投身脫貧攻堅,爭取在今年年底從‘貧困縣’中出列。”
“5個一”行動是鎮坪縣政協聯動政協委員的創新之舉。根據“5個一”每位政協委員每年“幫扶一戶以上貧困戶、辦一件以上實事好事”的倡議,委員們通過協調產業項目、反映社情民意、推動社會幫扶等,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縣75名機關事業單位政協委員在本單位幫聯村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26名非公經濟、自由職業政協委員與貧困戶自由結對;企業界政協委員以落實鎮坪“一村一企一產業”產業脫貧模式為己任,對接貧困戶500余戶;各界別政協委員還廣泛開展送溫暖社會扶貧行動,發展各類產業500余畝,帶動1000余名貧困群眾產業增收;通過“企業家帶就業”活動捐資30萬元,建起58個愛心超市,為群眾辦好事實事600余件。
唱響產業扶貧“致富經”
“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給我的農場注入了20萬元入股資金,我要讓這些錢再生錢,讓全村人都能分到紅利。”小河村農場主周維國介紹道。
小河村緊靠縣城,地處縣城水源地保護區,盡管自然條件優越,但由于受多種因素制約,過去大多數村民只好選擇外出務工。鎮坪縣政協通過實地調研入戶走訪,最終確立了小河村“生態旅游村”發展定位。“農場+農家樂”為小河村產業脫貧注入新動能。
為了打通小河村生態旅游“致富線”,鎮坪縣政協累計投入和籌集資金近140余萬元,先后新建、擴改連心橋7座;建設人飲工程1處、維修人飲工程4處、鋪設人飲管道1700米,解決了230余人飲水難問題;維修河堤110米、幫建煙草產業路1900米、新修并硬化環線公路570米。
路通產業興。在完善村基礎設施的同時,鎮坪縣政協出資10萬元,委托旅游規劃設計院制定小河村生態旅游發展規劃;出資27萬元修建小河村青龍臺休閑景觀點1處,出資4.8萬元培育3星級農家樂2戶,啟動了小河村生態旅游建設工作。
鎮坪縣政協機關干部還幫扶1戶貧困戶發展烤煙產業,成立鷹烏山家庭農場;幫助2戶貧困戶發展農家樂……如今的小河村,藥、蜂、菜、果、豬、農家樂主導產業聯動發展,產業覆蓋率達到95%以上。
“新民風”帶來新面貌
說起小河村新民風建設,村黨支部書記伍定興很是自豪。過去的小河村賭博成風、遇紅白喜事大吃大喝,這些陋習讓村干部頭疼不已。而今不整無事酒,不辦升學宴,節儉辦紅白喜事已成村里的常態。
這些變化得益于開展“扶貧扶志”系列活動。在鎮坪縣政協指導下,小河村以“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為載體,以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為抓手,堅持每季度開展以培樹先進典型為重點的扶貧扶志活動,持續推進新民風建設。
推舉老黨員、退休老支書等威望較高、公道正派的鄉賢能人組成道德評議會,由群眾推薦勤勞致富、孝老愛親、助人為樂等先進典型……潤物細無聲,這一切讓小河村面貌煥然一新。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