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李榮
“我對提案回復很滿意,希望能認真落實,共同推動榆林防沙治沙工作。”8月21日上午,在省政協召開的防治土地荒漠化調研情況通報會上,省政協副秘書長、省農工黨駐會副主委馬鵬程代表省農工黨就提案辦理情況坦陳評議意見。
據省林業廳監測數據顯示,我省沙化土地面積較2009年減少了88.9萬畝,流動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面積分別減少89.6%和78.1%,平均植被覆蓋度達60%,較2009年提高了22%。
榆林地處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過渡區,是全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嚴重地區之一,荒漠化土地總面積4198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64.2%。轄區內的榆陽、橫山、靖邊、定邊、神木、府谷6縣(區、市),屬于榆林市風沙區,是京津風沙源治理的工程區和京津沙塵傳輸路徑西北路的沙塵源區和加強區。
近年來,榆林市不斷加大對生態環境的整治力度,大力倡導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如今,榆林防沙治沙邁入整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新階段,已實現生態改善與農民增收相互促進良性循環,成為全國防沙治沙示范區之一。
省農工黨對榆林防沙治沙一直很關注。馬鵬程說:“雖然榆林在防沙治沙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風沙區林業治理工程上,還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
為了深入了解榆林風沙區治理工作,2017年,省農工黨多次派人赴榆林調研。調研發現,雖然榆林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但在京津工程區生態環境仍十分脆弱,存在營造林地塊落實難度大、現有林分退化現象嚴重、規劃面積與實際下達任務差距較大、工程建設項目采取招標管理方式單一等問題。
今年省兩會,省農工黨向大會提交《我省榆林風沙區林業治理工程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的提案,建議提高國家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將生態公益林的補償資金標準統一提高到每畝40元;啟動退化林分修復項目,清除病腐木或枯死枯梢木,優化林分結構,使現有植被得到提質增效、優化升級;加大京津二期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將新造林地管護資金納入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業項目建設資金;創新工程項目管理,通過招投標制、合同制、承包制、村組自建(專業合作社營造林)等多種形式,實施京津工程林業建設項目。
提案交辦后,省林業廳非常重視,就提案建議多次與省農工黨溝通、協商。
省林業廳防護林建設工作站副站長李戰剛介紹,近年來,省林業廳不斷加強沙區資源管護,嚴厲打擊各種非法占用林地行為,優化沙區林分結構,著力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探索普惠性造林,吸引各方力量參與荒沙治理。“下一步,將繼續積極爭取國家重點工程和地方重點項目,提高我省防沙治沙計劃份額,深入推進重點工程治理,不斷提高沙區林木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