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省統計局發布新中國成立75周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之七(三)。報告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房地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躍進,大大提高了城鄉居民的居住條件,讓老百姓從有所住到住得優,實現高質量發展。
商品房建設規模逐步擴大。房地產完成投資從1994年的18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2943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和住宅銷售面積從1994年的65萬平方米、55萬平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2711萬平方米、2446萬平方米。
人均住房面積快速增加。2023年,全省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42.8平方米和46.5平方米,是1981年的8倍和5倍,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幸福感。
住宅品質明顯增強。2023年,全省城鎮99.5%家庭飲用水經過凈化處理或者保護,有水沖式衛生廁所的占94.7%,有供暖的占95.5%;農村96.7%以上的家庭擁有自有住房,88.1%的家庭居住的是單棟樓房或平房,磚混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占88.4%,有水沖式衛生廁所的房屋占53.2%。
城鄉居住條件顯著改善。2023年,全省城鎮和農村居民宅外道路是水泥或柏油路面的比例分別達到97.6%和85.7%,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不斷完善。截至“十三五”末,全省累計分配入住各類保障性住房145.35萬套,其中保障新市民住房困難家庭31.22萬戶、中等以下收入家庭70.49萬戶、低收入家庭28.83萬戶、低保家庭14.8萬戶。
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有力帶動經濟增長。全省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從業人員從1993年的83.9萬人增長到2022年的205萬人左右,占全部從業人數的10%。2023年,全省房地產業增加值達1643億元,分別占全省GDP和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9%和10.9%;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3.6%,成為全省經濟的支柱產業。(記者 蘇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