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界新聞網訊 陜西茶葉始于商周,興于秦漢,盛于唐宋,繁榮于明清。陜西是全國最早的茶區和茶葉種植中心,是“茶馬交易”的實施地和重要市場之一。陜南(漢中、安康、商洛市)茶區是我國最北緣的茶樹自然生長區,種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全省茶園總面積基本穩定在300萬畝,茶葉總產量12萬噸。

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康市平利縣蔣家坪鳳凰茶山考察時強調:“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希望鄉親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能夠在這里脫貧奔小康,做好這些事情,把茶產業做好。”
近年來,蔣家坪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和茶旅開發于一體的茶產業鏈,帶動了村上的民宿和農家樂,也讓村民富了起來。

為更好地服務“三農”,助力“陜茶出陜”,3月初,陜西郵政省分公司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茶葉寄遞專項活動,漢中、安康、商洛三大茶葉重點產區成立由主管領導牽頭,市場、網運、服務質量等部門組成項目組,抽調各部門精英成立專門的春茶寄遞服務團隊,并通過加強茶葉收寄、運輸、內部處理、發運及投遞全環節閉環管理,提升客戶用郵體驗。

郵政夯基,打通快遞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蔣家坪村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綠水青山成了金山銀山,茶葉變成了金葉子。

原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羅延會退休后閑不住,兩年前當上了郵政便民服務站的負責人。“蔣家坪村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郵車每天到村里來一趟,把村民的快遞送來,把游客寄的快遞拉走,村民收取快遞跟城里人一樣方便。周邊村民還發展了8家農家樂和幾個銷售旅游產品的小店,村民收入穩步增長。”

進入4月份采茶旺季以來,漢中市西鄉縣分公司城西郵政支局每天收寄的春茶高達7、8百斤,“別看打包簡單,其實是個技術活兒!既要包得好又要速度快,不能讓客戶等久了。”營業員李婭茹熟練地將茶商的春茶裝箱、打包和稱重,客戶絡繹不絕。
明前茶是清明節前采制的茶葉,因產量少、葉芽鮮嫩,又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明前茶是每年春茶上市最早的,易碎怕壓,客戶對包裝和時限要求比較高,而郵政在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寄出的茶葉禮盒都同步放入了填充物,有效減緩了運輸中的碰撞和擠壓,包裝非常專業、速度也快,省內客戶隔天就能收到,很放心!”客戶劉女士對郵政服務連連稱贊。

金融賦能,支持青年創業
“創業初期,最需要的就是資金,郵政為我們提供的‘第一桶金’非常珍貴!”在西鄉縣峽口鎮江塝茗園的茶山下,秦絲茶業有限公司80后返鄉創業大學生江娟講述著自己和郵政的故事。

為傳承和實現三代人的“茶葉夢”,從小耳濡目染茶文化的江娟放棄了穩定工作轉行辦起了茶企,在郵政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她在郵儲銀行申請的50萬創業貸款非常順利,不到一個月就收到了啟動資金,幫她邁出了創業第一步。
“缺資金了有貸款,收款有微郵付,發貨有郵政快遞,退換貨還有專門的物流跟蹤、售后處理,甚至換零錢這種小事都不用操心了,特別省心!沒有郵政,我都不知道該怎么開公司了。”江娟開玩笑說。
如今,江娟的茶廠規模不斷擴大,現有茶園35畝,加工廠房2400平方米,茶葉也由原來的炒青、仙毫等傳統品種發展到現在的紅茶、白茶、香茶,并遠銷海外。
協同助力,形成全方位惠農生態
集團公司劉愛力董事長多次強調,協同是中國郵政最大的優勢。

“我們漢中仙毫產自環境優美的秦巴山區,茶葉粒粒分明,湯色嫩綠清澈、鮮爽回甘,富含天然鋅、硒等微量元素,喜歡的小伙伴趕緊下單吧……”
西鄉縣分公司的郵政直播間里,工作人員向觀眾熱情地介紹著漢中仙毫。每年的春茶季,西鄉郵政會助力本地茶農、茶商開展十余次直播帶貨,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銷售和物流服務。

安康市紫陽縣木魚包村富硒茶觀光園風光秀美,漢江環繞而過,紫陽縣郵政分公司為這里的農家樂餐飲店統一制作了帶有郵政宣傳標識的門頭廣告牌和收款碼,建立起了郵政“金融+寄遞”全域合作示范市場。協同郵儲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為當地60余戶發放茶產業貸款560萬元,預授信過千萬元。
紫陽郵政去年為向陽鎮的木魚包富硒茶觀光園定制開發了1000套茶山風光明信片,受到了眾多游客的青睞。郵樂小店線上銷售紫陽富硒茶禮盒,并將直播間放到茶園里,帶貨瀏覽量超13萬人次。
安康市分公司積極落實“一個郵政”的協同發展戰略,指導各縣分公司走出去、請進來,因地制宜,成立專項小組,通過專業化協同,服務鄉村振興。紫陽縣分公司組建了“繁星外拓轉型小組”,形成支付結算、經營貸款、資產配置、寄遞協議客戶服務的專業團隊,為茶商、茶企、合作社提供全鏈條服務。

牢記總書記囑托。陜西郵政積極助力鄉村振興,發揮郵政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優勢,解決茶農茶商銷售難、融資難、物流難的“三難”問題,建立“村、社、戶、企、店”一整套的服務體系,向個人和中小微企業提供普惠金融、農村電商、寄遞倉儲等服務,為助力鄉村振興和打造“陜西茶名片”貢獻郵政力量。(李沛東 任靚)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