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馬尤翼 記者 滿淑涵
近年來,鳳縣堅持聚焦民營企業最迫切的人才、金融、法律和稅務需求,積極構建“服務專員+服務團+嵌入式平臺”專業化服務民企機制,以“四員四團四平臺”為民營企業發展破冰、除障。
“我們健全縣鎮村三級統戰工作網絡,壓實各級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建立領導包抓、主管部門指導、服務專員幫扶的工作機制,分層次到一線問需。”鳳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吳海濤說:“全縣優選了52名‘業務骨干’擔綱‘服務專員’,‘一對一’幫扶企業,并將幫扶情況與干部評優提拔直接掛鉤,有力提升了服務專員的工作熱情。”
陜西鼎川織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西北首家專業生產高檔汽車內飾無紡布的現代化企業,也是由縣委書記包抓的統戰示范點之一。企業落戶以來,鳳縣通過人才、金融、法律、稅務“四員”靠前服務,服務團定期研判,先后為企業協調專場招聘會3場,招聘三期員工100余人,投放周轉貸款2000余萬元,幫助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
趙花花是鳳縣法院龍口法庭的員額法官,作為業務骨干,她被安排幫扶陜西鼎川織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一名法律服務專員。
“在外地買了設備,對方沒發貨,怎么起訴?”“出售產品時,約定管轄怎么劃分?”“訴前財產保全怎么處理?”這些都是趙花花這段時間幫助鼎川織業解決的一些具體問題。“我每個月至少去企業一次,‘一對一’上門問需,‘面對面’答疑解惑,提示法律風險,化解涉企糾紛,為企業加強管理、防范風險提供法治新思路。”
“目前,我們已為鼎川織業辦理留抵退稅390余萬元,緩解了企業資金回籠壓力,幫助企業更好開展業務。”稅務服務專員艾楠楠介紹道。
“服務專員”一線問需之后,便由“服務團”接棒會商解難。在“四員”基礎上,鳳縣還成立民企人才、金融、法律、稅務四類服務團,由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團長,定期會商研判,梳理調研企業訴求和問題,制定專業解決方案。
自建立“服務專員+服務團+嵌入式平臺”以來,“人才服務團”累計舉辦專場人才招聘會15場次,與3家高校建立校企人才供需合作機制,為民營企業引進技能型人才30余名;“金融服務團”定期組織召開“我為企業解難題銀企座談會”,為48戶民營企業簽約授信14.4億元;“法律服務團”以法律講座、咨詢問答、以案釋法、法規培訓等方式,入企開展法律法規宣傳和法治體檢;“稅務服務團”今年上半年為民營企業減免各類稅費1.17億元,同比增長17.6%。
在“服務專員”責任到人、“服務團”高效解難的基礎上,“四大平臺”著力為民營企業消除顧慮、放下包袱、大膽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
“四大平臺”是指以“陜企通”一站式服務平臺為主體的綜合服務及政策落實平臺、精準對接產業鏈的商會招商聚力發展平臺、引導支持民營企業主動融入創新升級的“秦創原”創新應用平臺、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的村企聯建互惠共贏平臺。
鳳縣留鳳關鎮喇嘛泉村的林麝林下繁育合養項目,是當地“村企聯建”最具代表性的項目之一,采取村集體、企業、農戶、職工四方合養模式運行。
作為喇嘛泉村新鄉賢,鳳縣平安民爆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強帶領公司與喇嘛泉村“聯姻”,建立“村企聯建、四方合養、風險同擔、利益共享”機制。
“項目實行‘脫貧戶零風險、一般戶低風險’托底政策,有效破解了群眾發展林麝養殖缺少資金和用地緊張的難題,拓寬了群眾發展產業致富的新路徑。”李建強說。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鳳縣新增中小微企業119戶,民營企業總數占到全縣企業總數的98%以上。吳海濤說,鳳縣還成功創建為全省首批“萬企興萬村”行動典型縣,上半年動員新增幫聯企業60戶,總數達到135戶,謀劃落實聯建項目287個,總投資1.2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950個,培育出一批“萬企興萬村”典型項目。
“統戰工作要務實,所以我們用一個個項目的落實和進展來印證。”吳海濤說,今年年初,鳳縣縣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下達了2023年重點任務項目清單,細化任務12大類共154項,并明確任務主體、工作標準、責任領導、完成時限,建立“周匯報、月研判、季調度、半年通報、年終獎評”工作機制,完成情況實行“四色”預警制度。通過嚴督實考,確保各項工作齊頭并進、落地見效,統戰工作質效顯著提升。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