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李榮
西安市藍田縣地處秦嶺北麓,山清水秀、歷史悠久,是中國著名的“美玉之鄉”“廚師之鄉”和“陜菜之鄉”。
近年來,藍田縣按照“黨建引領+美麗鄉村+綠色農業+鄉村旅游”思路,啟動和美鄉村建設,通過強基礎、育產業、優生態等措施,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5月24日,記者跟隨由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走進和美鄉村”系列新聞發布活動,來到藍田領略鄉村振興描繪的幸福新畫卷。
蕎麥嶺新晉網紅打卡地
“好多年不曾見到這成片的蕎麥花了,真漂亮。”初夏時節,走進藍田縣九間房鎮峪口村,成片的蕎麥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留念。站在蕎麥嶺上,漫山遍野的蕎麥花與秦嶺相互映襯,儼然一幅夏日田野圖。
據藍田縣委副書記趙剛介紹,從2021年開始,藍田縣因勢利導,集中連片打造千畝蕎麥花海,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種植,配套建設了蕎酒館、蕎宴館、蕎咖館、蕎麥故事館、藍·美術館和游客服務中心、藍田廚房美食街等“五館一中心一街區”,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地景觀和農旅融合新IP,也入選了西安市首批A類農業景區,獲評西安鄉村旅游示范村。
“今年五一期間,這里接待游客11.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00余萬元,成為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的省級示范區。”趙剛說,今年蕎麥花種植面積增加至1001畝,形成了“藍田蕎麥嶺”區域公共品牌,蕎麥嶺也成為了市民流連忘返的網紅打卡地。
瓜果飄香產業興
初夏的藍田縣普化鎮,草木蔥郁、萬物并秀。走進楸樹廟村,一座座溫室大棚排列整齊,圣女果、美人嬌葡萄、吊藤西瓜等競相生長,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這只是我們打造藍田版‘富春山居圖’的一隅。”普化鎮鎮長張博說,近年來,普化鎮因地制宜,按照“黨建+鄉村振興+集體經濟”,立足打造藍田“菜籃子”“果盤子”目標定位,實施萬畝花椒產業基地、千畝高端果蔬廊道、百間民宿集群的“萬千百”產業工程。
千畝高端果蔬廊道以圣女果為主導產業,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集體經濟發展。2020年建設60棟產業大棚,年產值近30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吸納就業120人。2022年新建19棟陽光溫室大棚,新增羊角蜜甜瓜、吊籃小西瓜等高端果蔬,預計年產值15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再增20萬元。
張博說,下一步,普化鎮還將不斷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培育更多特色農業品牌,多措并舉增加群眾收入,以產業興旺撬動鄉村振興,讓百姓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紅火。
“藍田勺勺”炒火就業路
藍田廚師久負盛名、規模龐大,現有6萬余人從事餐飲行業,足跡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培養更多廚師技能人才,幫助更多群眾增收致富,2021年9月,藍田縣政府成立了藍田廚師學校。
“起鍋時,手上要給力,不要把菜撒出來……”在藍田廚師學校實訓室,身著廚師服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在練習顛勺基本功。學校執行校長戴百權說,有很多學生已被各大五星級酒店提前預訂,就業不愁。
今年18歲的李興是藍田廚師學校的學生,每天在操作臺前反復練習6個多小時。他說,作為藍田人,想好好學習廚藝,希望日后能把陜西美食帶給更多人。
為充分利用學校的辦學資源,學校還面向社會開展短期烹飪技能培訓,培訓對象有餐飲行業從業人員、城市和農村有培訓需求的各類人員。
現如今,通過大力實施名校、名師、名廚、名菜、名店、名優小吃街“六名工程”,藍田縣每年輸出廚師上千人,一批又一批藍田廚師憑借一把炒勺,炒火了就業道路。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