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渭南市委宣傳部召開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東秦”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渭南市發展改革委緊盯全市年度目標任務,立足發改職能職責,以“三個年”活動為契機,牢固樹立“大抓項目、大抓環境、大抓效能”理念,著力抓好“七個聚力”不放松,主動作為、奮勇爭先,全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據渭南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高莉介紹,今年,渭南市將主要抓好七方面的工作。聚力抓緊項目建設,推進投資提質增效。堅持以項目建設牽引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投資結構、擴大有效投資,夯實高質量發展載體。確保500個市級重點項目年度投資完成1200億元以上,富閻精密制造產業園、諾正農藥等160個項目建成投用。高質量謀劃儲備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50個以上、估算總投資2500億元。全力推進新能源儲能材料生產基地、農藥原藥等170個市級重點產業項目建設,確保產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587.9億元。推進引漢濟渭、東澗峪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力爭水利項目年度投資完成20億元。加快京昆高速蒲城至澇峪段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力爭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完成56億元。
聚力抓優營商環境,激發市場動力活力。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把創新驅動、深化改革作為重要抓手,切實優環境、增動力、添活力,強化高質量發展保障。扎實落實5方面37項重點任務,深入開展“雙包一解”活動,一體化推進政務、政策、要素、法治、政商環境建設,力爭營商環境水平邁入全省“上半區”。
聚力抓好工業倍增,全力穩定工業經濟。深入推進“工業倍增”計劃,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現代產業水平,增強高質量發展后勁。聚力推進國家清潔能源基地28個單體項目建成投產,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超100萬千瓦,新能源年發電量達到50億千瓦時。聚焦能源、新能源、航空3條產業鏈,實施鑄鏈、補鏈、強鏈、優鏈工程。充分發揮煤炭資源優勢,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開工建設陜煤蒲城工業化示范基地一期等項目。加快傳統產業技改升級,推進龍門鋼鐵機械化一次料場、陜化尿素工序裝備提升改造等35個技改項目加快建設。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速新能源產能釋放,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5%以上。
聚力補齊經濟短板,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聚焦短板弱項,系統謀劃布局,深入推進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發展,著力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支持縣域首位產業培育發展,打造“五大縣域經濟板塊”,力爭縣域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市1個百分點;深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民營企業梯度培育,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支持渭南數字經濟產業園、西部智聯數字工廠等項目建設,推進省級數字經濟試點示范區建設,積極發展信息消費、數字消費,推廣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力爭網絡交易額達到350億元以上,培育壯大數字經濟規模。
聚力抓嚴生態保護,推動環境質量改善。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持續推進美麗渭南建設,做綠高質量發展底色;聚力抓好民生實事。堅持人民至上,切實抓好民生事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廣大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聚力抓牢安全底線,保障社會大局穩定。強化底線思維,統籌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加大經濟安全保障,筑牢高質量發展安全底線。(實習記者 韓璋 記者 樊星)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