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主題為“中國管理智慧人才自立自強”的2022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年會暨第12屆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學院獎頒獎典禮以在線直播方式舉行。聚焦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前沿實踐和最佳案例,業內杰出企業領袖、資深管理學術專家,共同探討新趨勢下人力資源管理的進化邏輯和突破之道。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葉康濤在致辭中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在此背景下,來自不同行業的業界領袖和專家學者齊聚線上,共同探討中國管理智慧、人才自立自強,更加具有意義和價值。希望借助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年會的平臺,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深度交流與激發,為中國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整體進步貢獻力量。
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人力資源理論與實踐聯盟主席楊杜,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MBA中心主任、中國人力資源理論與實踐聯盟秘書長周禹,陜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等嘉賓分別以《世界一流企業的組織與人才發展》《人的管理-中國智慧與西方經驗》《大國重器之轉型與組織文化》為題作主題演講,分享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與實踐成果,受到了主辦方、學術專家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轉型是目標,組織是保障,文化是引領。陜鼓的文化是一種賽馬文化、馬隊文化。它體現的是一種組織和干部員工的市場意識、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的意識、用戶永遠是對的意識,而且把這種意識處處體現出來、時時體現出來。馬隊文化可以打破傳統法人治理、科層治理、傳統治理的墻壁,打破傳統的束縛,實現對市場最及時的響應。”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在線分享國企轉型與組織文化關系時表示。
李宏安談到,在54年的發展歷程中,陜鼓集團通過兩次戰略轉型,從單一產品制造商向分布式能源領域系統解決方案商和系統服務商轉變,聚焦市場客戶需求,探索“要為客戶找產品,不為產品找客戶”的市場理念,實現從“我”到“半我”、再到“無我”的追求跨越。在轉型期間,陜鼓的組織形態完成由法人到馬隊的過渡,組織選拔原則也隨之由相馬向全員賽馬轉變。李宏安用轉型前后陜鼓總資產與人均總資產、凈資產與人均凈資產等數據的對比,闡明了組織與人力在陜鼓轉型中的貢獻度;通過陜鼓與發達國家標桿企業的人均收入對標,反映出陜鼓已經初步探索出一條熨平經濟周期的方法和路徑。
面對用戶需求和企業未來發展,李宏安表示,陜鼓正加強市場、研發、財務及供應鏈組織體系建設,秉承“用戶永遠是對的”市場價值觀和“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的高質量發展理念,堅持長期主義,布局長期業務,開展首臺套科研成果凈利潤連續3年5%分享等激勵機制以激發技術人才的創新活力,并通過構建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的特色供應鏈,精準服務產業鏈上下游,與合作伙伴互為風控、互為協同、互為賦能,持續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李宏安認為,章程就如同企業的“憲法”,文化入章可以指導每個組織來執行,指導每個干部員工的行為及理念。近年來,在新時代陜鼓發展總路徑的指引下,陜鼓全力推進“兩個轉變”,向世界一流智慧綠色能源強企的目標不斷邁進。在此進程中,陜鼓通過歸零賽馬機制打破了陜鼓原有的法人制、科層制,形成賽馬文化和相應的人力資源文化,推動了陜鼓的戰略文化落地。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人力資源理論與實踐聯盟主席楊杜表示,陜鼓從賣設備到賣服務賣方案,從追求“有我”到“半我”再到“無我”的境界,同時持續對標世界一流企業,代表了中國制造型企業發展的典范,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
當天的年會暨頒獎典禮上,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榮獲“2022中國人力資源管理最佳實踐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人力資源理論與實踐聯盟主席楊杜,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人力資源理論與實踐聯盟副主席章凱榮獲“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年會15周年杰出學術貢獻獎”。(陜鼓集團供稿)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