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電 記者從今日召開的“聚焦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陜西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秦創原建設,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持續加強。
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劉迎軍說,今年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9%,高于GDP增速8.1個百分點。
劉迎軍介紹,陜西全面啟動秦創原建設,構建“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科創服務體系。籌建、部署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統籌建設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創建方案已上報國家。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推廣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人才評價職稱評定、橫向結余經費出資入股等“三項改革”試點經驗,指導支持省內8家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好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下一步,陜西將在“提升源頭創新水平”“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和“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方面下大力。
劉迎軍介紹,陜西將優化完善省級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依托中科院西安科學園、西部創新港等,打造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區、全鏈協同創新示范區、“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中心。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企業、高校、院所共同建設創新平臺,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組建產業創新中心。把創新嵌入23條重點產業鏈各環節,加強特色園區與“離岸孵化”中心聯動發展,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作用,支持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發展,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鏈條。探索形成“一產業、一園區、一孵化器、一基金”模式,每個主導產業至少建立1家省級以上孵化器、設立1支創投基金。落實《陜西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實施數字產業培育、平臺經濟發展、工業互聯網發展、智能工廠建設、產業大腦建設“五大工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原韜雄)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