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韓璋 記者 樊星)10月15日,記者從渭南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強化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制,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實,渭南市糧食生產、特色產業發展、農村改革等多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穩住了農業基本盤、守好了“三農”壓艙石,實現了農民持續增收。
實施“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戰略,穩產量、保面積,今年夏糧生產大災之后逆勢增長,實現“十八連豐”。十年間糧食產量從2012年的241萬噸增加到2021年的249萬噸,增幅3.3%。全市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753.18萬畝、糧食面積620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268萬畝,渭南市原創的小麥“3335”、玉米“5335”兩大集成生產技術模式,在全省大面積推廣,研發選育了渭麥6號、渭麥9號、渭麥10號等多個旱地小麥新品種,全市推廣優質小麥品種34種、播種面積300萬畝左右,占總面積的70%,為糧食安全提供了用種保障,奠定了堅實基礎。
聚焦“果業提質效、蔬菜增產能、畜牧優結構”,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截止2021年底,全市水果總面積318.8萬畝,總產量374.2萬噸,比2012年增長22.7%和44%,分別占全省1/5和1/4;蔬菜總產量320.26萬噸,較2012年增長46.6%,其中設施蔬菜產量132.31萬噸,較2012年增長23.1%;畜牧業增加值74.23億元,較2012年增長5.3%。同時,渭南市傾力打造“1+4”農產品加工業聚集區,培育建成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區4個,省級以上農產品優勢區5個,2021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1346.6億元,比值從2012年的0.74:1提升到1.9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過直播帶貨、電商服務站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2021年全市網絡交易額316.4億元,網絡零售額73.84億元,同比增長27.38%,占交易額比重達23.3%,居全省第一。
實現鄉村振興,要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渭南市建設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6個,創建黃土高原蘋果、關中奶山羊2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建設生豬、糧食、蘋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業、特色水產等7條特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渭南市九大水果區域公用品牌總價值216.51億元,以數字鄉村試點為抓手,加快5G等高質量網絡向農村拓展,全市各鄉鎮行政中心等重點區域已實現5G網絡全覆蓋。
十年來,渭南市始終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措并舉,狠抓落實,農民增收實現跨越發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狠抓責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實,截止2020年底,全市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50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190881戶貧困戶、655980貧困人口全部按期脫貧,全年農民工轉移就業108萬人以上,創經濟收入達340億元以上。深入實施“3+X”工程,立足渭南市資源優勢,加快現代農業發展,2021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15.58億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長5.3%。
下一步,渭南市農業農村局將繼續聚焦“十項重點工作”,發揚“勤快嚴實精細廉”工作作風,全力推動渭南市鄉村振興工作“扛大旗、樹標桿、走在前”,為全面建成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