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的臊子面深受面食大戶陜西人的熱愛,酸辣爽口的味道成為了正宗的代名詞。來到岐山,吃上一碗臊子面,可謂是滋潤又暢快。

近年來,岐山縣把做大“一碗面”經濟作為引領鄉村振興的關鍵,堅持臊子面、搟面皮兩輪驅動、三產齊抓。圍繞“一碗面”經濟要素構成,延鏈補鏈強鏈,引領各類生產經營主體積極參與,聚力發展民俗食品產業,形成全社會共建共享“一碗面”經濟的良好局面。
岐山臊子面這一地域產業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背后少不了龍頭企業的助力。
據了解,岐山縣通過建設萬畝小麥、蔬菜、水果種植基地和畜禽規模養殖場,打造全程可追溯的“一碗面”經濟優質原料供應基地,為促進產業長遠發展夯實基礎。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發展模式,聚力建設30萬畝優質小麥、10萬畝蔬菜、10萬畝果品、20萬頭生豬基地。

在岐山臊子面文化產業園,各式各樣的岐山臊子面即食產品擺放整齊。一盒盒臊子面即將運往全國各地出售,一桶可賣到8-16元不等。負責人凈寧波介紹,企業現已具備年生產即食臊子面100萬箱、家庭料理型臊子面100萬箱、肉制品5000噸、五色干菜500噸、專用湯料2000噸。已完全實現了岐山臊子面的原產地標準工業化路徑,滿足全國餐飲市場的臊子面原料需求,供應鏈體系完備。
“我們將繼續做大岐山臊子面經濟全產業鏈,把岐山臊子面這張金名片推出岐山,走向全國,使‘鄉味’真正升華為‘中國味道’。”凈寧波說。
醋是岐山臊子面中的靈魂,一碗好面需要醋來增色添味。

作為岐山本土成長起來的岐山醋制作技藝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單位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岐山天緣依托得天獨厚的文化、環境與品牌優勢,在帶動當地食醋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岐山天緣食品董事長助理馬偉剛告訴記者,釀造食醋的主要原材料是大麥、小麥、玉米、麩皮、稻殼、豆類。公司制醋每年消耗麩皮8000噸,大麥、小麥、玉米6000噸,稻殼1200噸、豆類500噸。90%的原料都實現當地采購。此外,公司在岐山建立了1100畝有機原糧種植基地,旨在通過高品質的建設引領,推動岐山農業種植標準化、規范化。

身為本地龍頭企業,積極發揮帶動作用助推當地鄉村振興。
“我們與大營鄉八角廟村結對同行,從當地流轉1100畝土地用于原糧的種植,盤活了農村的土地資產。讓農民手中的‘好糧’用于‘好醋’的生產。”馬偉剛說。
“一碗面”經濟中的醋產業,對促進當地就業,帶動當地種植、運輸、養殖等其他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繁榮興旺、農民多渠道增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2021年,“一碗面”經濟總產值達到143億元,從業人員9.3萬人,人均年收入4.3萬元,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