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出臺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穩經濟守底線促發展二十三條措施。
在全力推動重大項目落地方面,實行環評審批“清單制+責任制”,專人專班做好聯絡服務,委派專家加強全過程咨詢指導服務。對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城市道路、生活垃圾轉運站、污水處理廠、學校等項目,位于相同市級或縣級行政區且項目類型相同的,可“打捆”開展環評審批。
允許暫緩取得排污權。年內新投產的重大投資項目,在申領排污許可證前,可提出申請暫緩取得排污權指標,并書面承諾投產后1年內按彼時政策有償取得。
為了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發展,優化排污許可證、危險廢物跨省轉移、輻射安全許可證等行政許可事項辦理流程,從“線下跑”向“網上辦”、“分頭辦”向“協同辦”轉變,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互聯網+政務服務”;探索施行“一鏈式審批”等舉措,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不跑路。
建立常態化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列入清單的,實施“無打擾”式監管。對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最大程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定期組織專家服務團隊到重點產業園區、重點排污單位現場開展“一對一”幫扶服務和指導問診,以產業園區等工業聚集區為重點,及時為企業、園區提供一體化環保服務和解決方案。
積極推動區域環境治理模式創新,重點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漢江流域漢中市中心城區、嘉陵江略陽縣城段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項目建設。
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堅持區域協調、系統防控,緊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持續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積極推動實施重大碳減排示范工程,持續深化國家低碳省、低碳試點城市及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支持西安市、咸陽市、神木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推動城市全面綠色轉型。
省級生態環境專項資金安排2億元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點支持麟游縣、三原縣、涇陽縣、富平縣、楊陵區整縣(區)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再遴選子長市、黃陵縣等一批縣(市)納入整縣推進試點。年內完成35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和25個農村黑臭水體整治。
自查自糾機動車限行政策。年內各市區對現行機動車限行政策開展自查,對由生態環境部門參與出臺的不符合《大氣污染防治法》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的機動車限行措施一律限期予以糾正。(記者 申東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