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林業局省赴省地質調查院,觀摩自然資源遙感影像云服務平臺、秦嶺衛星遙感綜合監測服務平臺等應用系統運行情況,并就進一步深化、擴展合作空間和路徑,加強信息交流、數據共享,協力加快我省“挺進深綠色”步伐,夯實建設“山清水秀的陜西”基礎,進行座談交流。
省林業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在介紹當前林業工作時說,林業不是一“業”,是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三個面相”之和,是“三位一體”之“業”。農業農村面相,即商品林、經濟林、林下種養殖等林業產業,生產農副產品,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為鄉村振興助力獻力;生態環境面相,即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四大生態系統”產出的,以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碳氧平衡這“一調節、兩維護”為主的生態產品,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服務、生態支撐;自然資源面相,即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皆是天然存在、有使用價值,可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要素。同時,林業部門管理的生態空間,也不簡單是一個空間,而是分區劃片,包含著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公益林體系等具有特定架構、固定用途,適用不同政策法規和治理措施的空間。推進生態空間治理科學、精準、高效發展,首先就是要明晰“林業”內涵,通曉空間架構,唯有以此為基礎,才能讓這一推進過程有根有據、有實有果。希望與省地質調查院在今后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并以更寬泛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深入研究我省生態系統發展演替規律,在理清自然資源現狀等固化數據的基礎上,把握空間架構,突出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等重要生態區位,算出“變化量”、找準“未來時”,形成一套符合我省生態系統發展演替規律的“動態數據庫”,為“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提供科學、準確、務實的數據服務,為促進自然生態系統恢復,加快“山清水秀的陜西”建設進程作出應有貢獻。
省地質調查院黨委書記洪增林表示,下一步,省地質調查院要與省林業局在生態系統演化監測、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森林草原防火、土地衛片執法、地質災害生態修復監管、生態修復等方面深化合作。同時,加強自然保護地等重點生態區位的監測工作,力爭形成年度更新的“動態數據”,為生態空間治理提供更優質、更精準的高質量數據服務。 (記者 龔偉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