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節水農業項目加快實施、“一鎮一園”項目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如火如荼……靖邊縣作為農業大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加快農業轉型升級,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走上了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農業產業發展道路。

以水定產,全面推進旱作農業節水項目
入春以來,靖邊縣農業部門在地下水超采區域全面實施旱作節水農業項目,對現有的慢灌區進行普通滴灌改造,引進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先進智能滴灌控制系統,配備智能控制系統首部灌溉和施肥系統,實行全自動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同時升級改造軟體集雨窖集雨補灌項目,采取溝道壩蓄水+光伏發電提水+土工膜高位儲水+膜下滴灌補水的“四位一體”集雨補灌技術,發展旱作玉米、馬鈴薯農業示范田。

“今年靖邊縣已確定實施漫灌改普通滴灌項目2.5萬畝,實施智能水肥一體化項目0.5萬畝,實施山地‘四位一體’集雨補灌項目0.3萬畝,預計五月上旬交付使用。”據靖邊縣農技中心主任吳清亮介紹,項目區涉及東坑、寧條梁、王渠則等五個鄉鎮,覆蓋7村1563戶農戶,帶動脫貧戶139戶。
截至目前,該縣已推廣高效旱作節水農業示范田30余萬畝,建成智能水肥一體化灌區4處,面積達3000畝,可實現節水30%,肥料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提高了土壤肥力,減少環境污染,促進了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鎮一園”建設,推進產業特色化規模化
農業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今年,靖邊縣以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為突破口,依托特有的農業資源優勢,加快推進“一鎮一園”項目建設。
4月下旬,記者在靖邊縣鎮靖鎮伙場坬村看到,該鎮的“一鎮一園”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平整土地、焊接拱棚、拱棚覆膜、機電配套……施工現場井然有序。據了解,鎮靖鎮今年共建設10座大棚,每棚占地8.5畝,總占地面積108畝。
“按照先期的規劃,大棚建成后,以種植外地引進品種普羅旺斯水果西紅柿和金香玉甜瓜為主導品種。”該村負責人告訴記者,鎮靖鎮是個歷史名鎮,有白文煥故居、三邊民俗文化園、蘆靖湖旅游景點,種植大棚水果,可以開展游客大棚采摘。村民也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就近務工、蔬果種植、托管代售等方式拓寬增收渠道,雙重增加農戶和低收入家庭的收入,達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目的。

據了解,今年靖邊縣計劃啟動十個“一鎮一園”建設項目,涉及鎮靖、席麻灣、小何,新城等十個鎮(便民服務中心),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通過“一鎮一園”產業發展,使傳統農業向新型特色農業、現代生態農業轉型升級,促進鄉村產業特色化、規模化發展,讓鄉村經濟插上振興的翅膀。
夯實農業基礎,形成可推廣的農田建設經驗
眼下正是耕耘種植的大好時節,在靖邊的廣大農村,隨處可見農田機械大干快干的火熱場景。一片片平整有序的高標準農田正蓄勢待發,在不久的將來會孕育出綠意盎然的生機。
在天賜灣鎮峁澗村高標準示范田里,農技人員和農戶們正井然有序地忙碌著,深耕、施肥、起壟播種,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天賜灣區域農牧站引進北大荒薯業集團有限公司加工型馬鈴薯‘東農310’,并在天賜灣鎮峁澗村設立了推廣示范基地,解決天賜灣區域農作物單一的困境。”據天賜灣農牧區域工作站負責人介紹,“東農310”具有抗病性和抗逆性強、耐貧瘠、適應性廣的特點,理想產量能達到5噸,每畝收益預計達3000元左右。通過引進新品種,引領帶動更多種植戶調整產業結構,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今年,靖邊縣以“穩糧保供”、提產增收為目標,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全面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程機械化作業,投資6199.89萬元,啟動建設高標準農田5萬畝,包括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土地平整、農田機電配套、土壤改良、新建機井和原有機井改造等,項目涉及東坑、席麻灣、天賜灣、海則灘11個鎮(便民服務中心),16個行政村和一個公司。項目區主要推廣大田玉米,增密度玉米,良種高粱、谷子、蕎麥,優質馬鈴薯等適合區域生長的各類優良品種作物。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實施,有助于在靖邊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現代化農田建設經驗,助推靖邊優質高效農業發展。(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魏夢云)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