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草草亚洲蜜桃臀_精品无人伦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性_欧美婷婷色五月

德耀中華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上)

2021-07-16 18:16: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摘要]吳志宏,男,漢族,1970年5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三村鄉黨委副書記,補干村第一書記。...

 

  133 余善偉

  134 沈云如

  135 完德尖措

  136 張西京

  137 張瑩瑩

  138 張桂梅

  139 張菊香

  140 張崇華

  141 張超凡

  142 拉巴卓瑪

  143 羅太桂

  144 周永開

  145 周維忠

  (上接第九版)

  132  吳志宏

  吳志宏,男,漢族,1970年5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三村鄉黨委副書記,補干村第一書記。

  在扶貧路上,吳志宏情系群眾,始終把群眾的困難放在心上,全力以赴幫助解決,直至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生命的最后,家人遵從他生前意愿,將其器官捐獻,使5名器官受捐者重獲新生,書寫了延續生命的人間大愛篇章。

  吳志宏4次到農村掛職任職,3次主動申請到紅河州路途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鄉鎮工作。貧困戶李偉斗是吳志宏的幫扶對象。李偉斗的妻子、兒子先后去世,帶著一個孫子和一個孫女艱難度日。他幾次去外地看病,吳志宏都給他送去路費,讓他安心看病。其實,吳志宏家的經濟也不寬裕,他的妻子月退休工資只有1700多元,正在讀大學的兒子每個月也需要不少花費,但他還是盡可能去幫助困難群眾。

  吳志宏承擔著6個深度貧困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任務。他遍訪貧困戶,摸清貧困戶致貧原因;推進“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發展花椒、辣椒、茶葉等產業;解決群眾的飲水問題;幫助貧困群眾搬進了安全舒適的新房……吳志宏用生命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目標。

  2019年10月17日,吳志宏在扶貧工作動態管理公開評議會上講話時突發疾病,送醫院搶救無效,倒在了脫貧攻堅第一線,年僅49歲。家屬經過商議,一致同意滿足他生前捐獻器官的愿望。11月8日上午,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器官獲取成功,5名器官受捐者成功實施手術,其中3名器官衰竭者重獲新生,2名失明者重見光明。吳志宏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獻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大愛,讓人生的價值得到了燦爛綻放。

  吳志宏榮獲云南省道德模范稱號。

  133  余善偉

  余善偉,男,漢族,1974年5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

  他是許多孤困老人心里的“兒子”、貧困孩子眼里的“爸爸”、商城縣為人稱道的好人。他為公益事業默默奉獻十余載,用一人之善行,帶眾人之善為,助萬家之幸福。在他的引領下,全縣注冊志愿者近7萬人,累計服務群眾40萬人次。余善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與人為善、扶貧濟困、尊老愛幼的德善精神。

  余善偉是一名農家子弟,父親早逝,家境貧困,18歲就放棄學業,憑著不服輸的精神和樂于助人的品質,在商海闖出一片天地。重返家鄉后,他飲水思源,竭盡全力回報社會。他先后拿出100多萬元,為老人們建養老院,為貧困家庭建“幸福居”。在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后,他先后拿出120萬元,在30多個貧困村開展扶貧活動。

  2019年5月,余善偉當選商城縣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一上任,他就開展了“五個一百”志愿服務項目,即每年“慰問100名貧困老黨員、100名貧困下崗工人、100名孤寡老人、100名留守兒童和打掃100條背街小巷”。他向商城縣紅十字會捐款逾440萬元,成立“社會扶貧專項救助金”,幫助困難群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不僅自己捐助抗疫資金,還積極組織愛心企業和人士捐款。

  一路走來,余善偉最牽掛的還是貧困學生。2015年,他啟動志愿服務項目,為60名孤貧少兒每月提供400元生活費直到他們18歲,他成了這60個孩子最親的“余爸爸”。2018年,他舉辦愛心助學活動,拿出500萬元設立“菁英勵志獎”,鼓勵那些考入高等學府的學子們。

  余善偉榮獲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社會扶貧先進個人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中國紅十字博愛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

  134  沈云如

  沈云如,男,漢族,1966年3月生,中共黨員,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公安局虹星橋派出所民警。

  沈云如從部隊轉業后扎根公安基層20年,是一名老民警。2018年,他主動申請調往條件艱苦的農村所工作。3年來,上門服務群眾600余次,奔波于外省偏遠地區攻克“無戶口”難題,幫助217人找回了身份,被譽為“最美浙警”。

  從軍17年,沈云如戍邊守疆,幾次經歷生死考驗,把最好的青春獻給國防事業。退伍后的沈云如轉業到派出所工作成為一名民警,2018年他又主動申請調往農村所工作。在一次走村串戶走訪時得知有這樣一戶人家:沒有戶口,干活沒人要,看病也去不了大醫院。看著這對生活困苦又無奈的母子,沈云如下定決心:“一定要幫這個家庭一把!”為了幫他們解決戶口問題,僅調查記錄就記了上萬字。經過5個月的奔波,終于為其落實了戶口,辦好了低保并找到了工作。從此很多無戶口人員紛至沓來尋求幫助,已年過半百的沈云如就一發不可收,一直奔走在幫助無戶口人員的路上,像一只“永不停歇的陀螺”。

  為了幫助無戶口人員盡快找回身份,沈云如一有時間,就把收集到的線索梳理一遍又一遍。他無數次放棄休息,主動陪同求助群眾到老家核查。每次送村民回原籍辦理戶口,他都會聯系車站,把人送上車并委托列車員照看;每次去外地出差辦理戶口,他都會自掏腰包解決求助者在途中的食宿問題……沈云如常說,只要把群眾的事當成家里人的事情來辦,就一定能想出辦法來。

  沈云如患有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從44歲開始,常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突發性休克,最多的一年發作了4次,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停下為百姓的事情四處奔波的腳步。他說,早一日幫他們聯系上親人、找回戶口,就可以讓他們早一點脫離困境,過上新生活。

  沈云如榮獲全國最美基層民警、浙江省最美公務員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135  完德尖措

  完德尖措,男,土族,1983年7月生,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熱貢龍樹畫苑畫師、青海省一級民間工藝師。

  完德尖措苦心鉆研唐卡繪畫技藝,畫作蜚聲海內外。他自掏腰包資助170名貧困學徒,弘揚傳承民族文化。他助力脫貧攻堅,熱心幫助困難群眾,義務為169名藝人銷售唐卡畫作,帶動解決500多戶貧困戶的就業問題,被稱為“熱貢的人民藝術家”。

  他捐資助學,弘揚傳統文化。完德尖措所在的同仁市熱貢龍樹畫苑,是一家以“畫苑+農戶+基地”為經營模式的民營企業,同時也是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命名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多年來,完德尖措先后指導并培養的熱貢唐卡藝人多達528名。2010年以來,他自掏腰包每年投入200萬元,為貧困學員提供免費學習、吃住補助,為弘揚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貢獻。

  他四方奔走,播散愛心。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藝人作品滯銷,有的家庭收入幾乎為零。完德尖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當即和家人一道拿出50萬元幫扶困難群眾。為了繼續打開銷路,他來回往返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聯系業務,幫助銷售唐卡1300余幅,解決大家燃眉之急。此后,完德尖措通過積極爭取,幫助當地藝人與文化企業簽訂了常年購銷合同,帶動一大批本地群眾投身熱貢藝術產業,平均每戶每年增加收入5萬至10萬元。

  他熱心公益,心系貧苦。因為熱愛“熱貢藝術”,他也深深熱愛著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群眾,從2014年起,完德尖措連續多年為孤寡老人、貧困家庭、村莊建設等捐款捐物,主動上門了解困難群體訴求,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交口稱贊。

  完德尖措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雙帶”農村致富青年先進個人等稱號。

  136  張西京

  張西京,男,漢族,1970年9月生,中共黨員,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

  張西京從事重癥醫學25年,堅持生命至上、使命至誠,把救治病患、服務群眾作為人生價值追求。他視疫情為命令,以敢于犧牲、敢于奉獻的大無畏氣概,首批進入武漢抗疫“紅區”,接續奮戰84個日夜,救治危重患者300余例,彰顯人民軍醫本色,被譽為“生命守門人”。

  作為第一批軍隊援鄂醫療隊員,張西京和戰友們除夕夜逆行出征、馳援武漢。在對口支援的武昌醫院,面對多名地方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情況,張西京帶領19名黨員率先進入重癥監護室,規范診療秩序、建立隔離措施、組織查房會診,僅用半天時間就有序展開危重患者救治,兩天內建立起符合監護條件的通道。在救治一線,張西京發揮臨床經驗優勢,與地方醫護人員密切協同,精準制定每名患者個體化救治方案,成功治愈武昌醫院首例危重患者,在危急關頭極大鼓舞了醫護人員士氣。

  在高感染風險的病區,張西京抱定“為了病人,一無所惜”的信念,始終站在最危險最緊急的地方,有時患者嗆咳產生大量飛沫,多次噴濺在防護面屏上,他毫不退縮,帶領團隊完成第一次氣管插管、第一次有創操作、第一次危重病人吸痰。他穿戴13件裝備,每天走3萬多步奔波在查房、會診、搶救中,有時一天只能睡3個多小時。作為火神山醫院專家組副組長,他參加醫院全部危重病人會診和中部戰區總醫院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會診,救死扶傷的事跡感染了很多人。

  張西京是中東呼吸窘迫綜合征、禽流感和甲流等疾病診治專家,多次前往部隊開展救治業務培訓,到革命老區和邊遠貧困地區開展醫療幫帶服務,累計培訓部隊基層醫務人員近千名。張西京堅持臨床在一線、科研在一線,長期開展疑難雜癥問題臨床攻關,將重癥胰腺炎、嚴重多發傷救治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救治各類危重病人5000余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

  張西京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137  張瑩瑩

  張瑩瑩,女,漢族,1989年8月生,中共黨員,廣東省深圳市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主任。

  張瑩瑩因罹患小兒麻痹癥,雙腿肌肉萎縮行動不便。2011年起,她投身助殘就業創業幫扶事業,9年來帶領團隊殘障者創辦4家社會組織、2家企業,幫助2700多名殘障者上崗就業。她身體力行地詮釋了自強不息、助人助己的精神內涵,被譽為“勇敢的雨燕”。

  2016年,張瑩瑩和殘障朋友創辦慈善組織——深圳市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培訓、心理輔導等服務,在崗員工90%以上是殘疾人和殘疾兒童家屬。2018年,張瑩瑩帶領雨燕團隊負責運營位于深圳龍華的殘疾人創業就業基地“IC愛創空間”,為創業初期及有創業意愿的殘疾人提供資源鏈接、人員代招、法律咨詢、心理干預等服務,著力開創殘疾人多元化就業創業模式。在張瑩瑩的精心組織下,該機構共開展殘疾人就業創業技能培訓150余場,幫助2700多名殘疾人上崗就業,并成功孵化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互聯心集團有限公司”等殘障者創業企業和社會組織共23家,探索出一條適合殘障人士就業的創新模式。

  作為龍華區公共文明促進會會長,張瑩瑩積極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公共文明促進活動,促進殘健融合。她帶領社區志愿者,組織實施殘疾人“演說家”志愿服務項目,鼓勵殘障朋友們走出家門、走進社區、走進企業進行勵志演講,至今已開展演講90多場,聽眾超過5000人。她還組織開展“春筍計劃”等助殘行動,為殘障者提供就業指導、創業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幫助殘障者提升職場能力,累計服務3萬余人次。

  張瑩瑩帶領團隊連續3年赴深圳市對口扶貧地區廣西東蘭、鳳山、巴馬、羅城等地,組織開展“殘障者就業技能培訓班”,提供電商客服、直播帶貨、抖音制作等課程,幫助貧困地區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拓寬就業路徑,重拾生活信心。

  張瑩瑩榮獲全國自強模范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138  張桂梅

  張桂梅,女,滿族,1957年6月生,中共黨員,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她膝下沒有兒女,卻是170多個孩子的“媽媽”;她推動創建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級中學,讓越來越多的貧困山區女孩圓了大學夢;她傾心傾力幫助民族地區師生、困難群眾,將積蓄全部用于興教辦學、扶貧濟困。張桂梅用愛點亮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

  今年64歲的張桂梅,是一位從教40余年的資深老教師。2001年起,張桂梅一邊在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了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福利院創辦20年來,共計接收了172名孤兒,張桂梅一直義務擔任院長。她將每一個孩子都視如己出,教他們讀書識字,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長期從事教書育人工作和兒童福利院的管理經歷,讓張桂梅認識到貧困山區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其中女孩受教育的程度更低,她決心幫助更多貧困山區女孩走出大山。2002年起,張桂梅開始為這個“很難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爭取支持幫助。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學校建成當年便招收了來自麗江市華坪、永勝、寧蒗等地區的100名女孩。可沒多久,第一年招收的學生中有6人提出退學。如何留住山區的女孩子?她又開啟了艱難的家訪路。很多學生的家位于路況極差的山區,兩個假期里,張桂梅即便馬不停蹄也只能走訪一個年級學生的家,途中她摔斷過肋骨、迷過路、發過高燒、舊疾復發暈倒過,但她從未放棄,一條家訪路堅持了10多年。做通了思想工作,越來越多的女孩走進校園,用知識改變命運。建校以來,已有1804名貧困山區女孩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為社會作貢獻。

  張桂梅扎根和服務偏遠地區,模范踐行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她經常自掏腰包給群眾治病、修路、建水窖,幫助群眾協調糾紛、化解矛盾、發展產業。她艱苦樸素,對自己近乎“摳門”,卻時時想著群眾,把工資、獎金甚至社會捐助的診療費累計100多萬元都捐出來,用在了興教辦學、扶貧濟困。2006年,云南省政府獎勵的30萬元,她全部捐給了一座山區小學用來改建校舍。

  張桂梅被授予“七一勛章”,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當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榮登“中國好人榜”。

  139  張菊香

  張菊香,女,漢族,1938年9月生,中共黨員,遼寧省金秋醫院名譽院長。

  張菊香退休后組建“菊香愛心團隊”,帶領數十位醫療專家,走遍遼寧省14個市開展義診,為偏遠地區的貧困群眾送醫送藥送健康。累計提供免費診療服務4萬余人次,培訓鄉村基層醫務人員1300余名。

  她積極投身志愿服務。上世紀90年代,張菊香牽頭組建了遼寧省第一家老年病醫院“金秋醫院”,為老年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保健服務。2014年,她從院長崗位退休后,組建了“菊香愛心團隊”,181名志愿者中有33名主任醫師,是遼寧省醫療系統第一支專家志愿服務隊。由于義診對象大多居住在偏遠地區,在張菊香的帶領下,隊員們利用休息時間,早晨6點鐘出發,晚上七八點鐘才返回醫院,經常連續工作十三四個小時,為的是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炕頭上就能享受到免費的優質醫療服務。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張菊香積極籌集防疫物資,帶領團隊親自動手制作酒精棉球,聯系企業趕制口罩和防護服,印制宣傳材料等,并及時送到鐵嶺縣蔡牛鎮、盤山縣羊圈子鎮等16家偏遠鄉鎮衛生院,解決防疫物資緊缺的燃眉之急。

  她悉心照顧老兵長者。從1982年接診第一位老紅軍鄧禹開始,到2020年9月送走106歲的老紅軍吳健和100歲的老紅軍張彩,張菊香先后為58位老紅軍和近百位百歲老人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擔任金秋醫院院長期間,她還自掏腰包為外地老人送飯送菜、熬制中藥,為困難老人購買生活用品,為住院治療的老紅軍和百歲老人制作營養餐糊。

  她暖心關愛孤寡老人。7年里,張菊香先后為121位貧困多病老人送醫送藥、送錢送物,幫助他們減輕病痛、改善生活條件。沈陽市法庫縣十間房鄉羅泉溝村有位大娘是抗美援朝烈士遺孀,雙目失明,唯一的兒子因車禍不幸身亡。當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后,張菊香對她進行跟蹤幫扶,每逢重要節日,張菊香都會帶上節日禮品和慰問金去看望她。

  張菊香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遼寧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140  張崇華

  張崇華,女,漢族,1942年3月生,國家稅務總局瀘州市納溪區稅務局退休干部。

  53年來,張崇華崇德行善,堅持捐資助學,用自己的無私愛心和平凡善舉托起貧困山區學子“求學夢”,用行動演繹了感恩與回饋愛的延續,源源不斷地傳遞著溫暖人心的力量。

  張崇華自幼家境貧寒,在求學、工作道路上受到過諸多幫助。“別人幫助了我,我要回報別人。國家培養了我,我就要回報社會。”1968年冬天,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張崇華偶然得知一個小女孩因家境貧寒未能上學。她主動走訪女孩家庭,耐心做通父母思想工作,積極聯系就讀學校,為小女孩繳納學費。張崇華53年的助學之路就此開啟。

  多年來,張崇華堅持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資,默默資助貧困學生,為他們繳納學費、補貼生活、購買文具。而她對自己卻特別“摳門”,至今仍蝸居在40年前的老屋,過著極盡簡樸的生活,一件舊棉衣穿了10多年仍舍不得丟,一雙老棉鞋補了又補也不肯換,一個搪瓷杯用了30年還繼續用。這些年來,到底資助了多少錢,她也記不清了。據估算,僅2015年至2020年,張崇華每年資助1名貧困大學生直至大學畢業,累計捐款就超10萬元。張崇華說:“看到一個個幫助過的孩子考上研究生、參加工作后,努力回報社會;看到一點愛心可以改變他人一生的命運,我心里就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張崇華的義舉也深深影響著家人。她的女兒堅持自立自強,不管自己多困難都默默堅守,還主動為貧困孩子們做飯打掃,參與到做各種公益活動中來,和丈夫一起成為母親的鐵桿粉絲,默默支持著母親的“助學事業”。

  2020年,在各方指導幫助下,“崇華之家”工作室、“崇華愛心幫扶基金”和“崇華愛心驛站”相繼成立,以張崇華之名,引導并集聚稅務系統和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愛的接力中來。越來越多被資助的孩子們在走出困境后陸續加入到“崇華之家”捐資助學、志愿服務的行列中,將這份愛永不停息地傳遞下去。

  張崇華榮登“中國好人榜”。

  141  張超凡

  張超凡,女,漢族,1992年3月生,中共黨員,吉林省超凡夢想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張超凡出生時就失去了左臂,卻不妨礙她頑強拼搏,活出生命“完美”的模樣。她是百余家媒體專訪的90后創客校長,也是支教山區的年輕講師;她還參與發起社會組織和社區治理體系的改革創新,用英文向世界講述中國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典型故事。

  大學畢業那年,年僅23歲的張超凡毅然放棄在北京保研的機會,返鄉創辦了一所藝術教育培訓學校,為知名學府輸入生源1000余名。為了讓更多青年感知榜樣的力量,2019年,張超凡與長春市綠園區委、區政府聯合打造“夢想小鎮”基地公益項目。該基地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長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至今已經招募1.2萬名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創立了新時代筑夢展廳、公益夢想課堂、青少年雙創基地,開放以來公益參觀量達5.68萬人次。

  大學支教的經歷使張超凡心懷山區兒童。多年來,她累計為貧困地區捐資135萬元,資助患癌教師、殘疾人子女及自閉癥兒童超過400名。10年間,她走進部隊、高校及貧困山區,進行了700余場公益勵志演講,累計志愿服務時長1.28萬小時,線下受益人數達28萬人次,線上互動人數5000余萬人次。

  她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將其書稿的稿費全部投入殘疾人無障礙創業基地建設。2018年,張超凡打造了萬余平方米無障礙創業場所,建成16個無障礙洗手間、電梯、坡道等,并聯合當地工會、團委、婦聯等相關部門,成立長春市綠園區殘疾青年創業孵化基地,至今已為46名家庭貧困和返鄉創業的殘疾青年提供免費創業場地及孵化服務,助力他們實現創業夢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張超凡通過基金會聯合并發動社會各界愛心力量,采取“零元管理費”方式,主動放棄原本可以依規收取的管理費用,共募集各類愛心物資及善款總價值超過890萬元,第一時間將醫用口罩、防護服、醫用酒精、手套鞋套及生活物資送至抗疫一線。

  張超凡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最美志愿者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

  142  拉巴卓瑪

  拉巴卓瑪,女,藏族,1933年3月生,西藏自治區第一建筑工程公司退休職工。

  88歲高齡的拉巴卓瑪生活簡樸,把點滴積攢下來的退休金都用來幫助最需要的人。30多年來,她先后為殘疾康復者、養老院老人、福利院兒童、特殊疾病患者和災區捐款累計40余萬元,用默默奉獻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2008年汶川地震,當時拉巴卓瑪老人手頭沒有太多積蓄,捐了100元錢。這件事情以后,老人一直感覺很歉疚。2010年,拉巴卓瑪毅然賣掉了唯一的住房,住進了只有20平方米的出租屋,將賣房所得的錢全部捐給了青海玉樹地震災區紅十字會和福利院,當年捐款累計16萬余元。2014年10月17日,在全國首個“扶貧日”,拉巴卓瑪又將辛苦積攢下來的1萬元捐贈給了西藏自治區殘聯康復中心的20名殘疾康復者。

  2015年3月的一天,拉巴卓瑪從電視上看到西藏曲水縣社會福利院的老人們生活條件簡陋,便聯系到該社區民警一起來到福利院,把自己積攢的2萬余元捐給了老人們。每當有人問她為什么要從事慈善捐贈活動,幫助那些素不相識的人,她總是淡然地說:“共產黨把我從農奴變成社會主義勞動者,現在國家政策這么好,不愁吃不愁穿,節約下來的錢用來幫助有困難的人,我很開心,很滿足。”

  如今,拉巴卓瑪雖然年事已高,腿腳不靈便、視力下降,但她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步伐卻不曾停歇。走進老人的家,常能看到老人坐在收音機前,認真收聽各類需要資助的新聞信息,她認真記錄整理,想方設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拉巴卓瑪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榮登“中國好人榜”。

  143  羅太桂

  羅太桂,男,漢族,1978年8月生,中共黨員,華電西藏能源有限公司監督部紀檢監察專責。

  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外沖村擔任工作隊隊長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800多個日夜,羅太桂腳底沾滿泥土、心中充滿真情、事事牽掛群眾,用奉獻筑牢村民致富發展的基石,用關愛建起藏區適齡兒童向外求學的橋梁。

  2018年12月,羅太桂由華電西藏公司派駐外沖村從事駐村工作。進村后,他很快熟悉村里的情況,發現該村貧困的原因是不重視教育,適齡兒童輟學情況時有發生。他不辭辛苦,走村入戶宣傳動員,讓更多的孩子走進學校。

  在11歲的藏族女孩澤仁拉姆眼里,羅太桂親如父親一樣。她從小就沒有父親照顧,姐弟三人靠母親獨自艱難拉扯大,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大山去讀書。2019年暑假,羅太桂得知了這一情況很受觸動,在征得女孩母親和村委會同意后,與在四川廣安教書的妻子商量,決定資助澤仁拉姆到四川廣安上學,平日吃住在羅太桂家里,由妻子照顧她的學習和生活。羅太桂叮囑妻子要悉心照顧澤仁拉姆,甚至比照顧親生女兒還要細致。

  2020年7月,益西、益拉兩姐妹考上了內地西藏高中班,但因家庭困難,打算讓其中一個孩子放棄學業。羅太桂得知情況,立即登門做說服工作,并積極向公司匯報爭取,幫助兩姐妹申請到每人每年6000元的助學金,姐妹倆順利踏上求學路。

  羅太桂還主動幫扶孤寡老人扎尼,經常噓寒問暖、送去生活物資、幫助解決各種困難。“羅書記經常來串門,沒水了,就幫我提水;沒柴了,就給我送柴;生病了,還給我帶藥……”在扎尼眼里,羅太桂就是親人。

  在外沖村兩年多,羅太桂推動村莊建設,修建道路、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帶領群眾發展木刻產業,外沖村如期實現脫貧摘帽。

  羅太桂榮獲西藏自治區“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優秀宣講員稱號。

  144  周永開

  周永開,男,漢族,1928年3月生,中共黨員,四川省達州市紀委離休干部。

  周永開堅持離休不離志、離崗不離黨,長期在傳承紅色文化、保護生態環境、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等方面傳遞正能量,展現了一名老黨員“不忘初心、發揮余熱、老有所為”的良好風貌。

  丹心不改,傳承紅色文化。1995年,周永開組織發起“巴山渠水共產主義運動友好學校聯誼會”,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他以12所紅色學校的史實為藍本,拍攝《巴山教魂》電視教育專題片,編纂《熱血》系列叢書;在張愛萍將軍的母校——現達州市通川區蒲家中學,自費建起“蒲家英烈園”,確立“熱血”紀念日,設立“熱血”獎勵基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他先后捐贈40余萬元,在家鄉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奇章中學、化成小學等12所學校倡導設立“共產主義獎學金”,已頒發20多屆,共獎勵師生1000余人。

  義務護林,誓把綠色還巴山。離休后,周永開來到萬源市花萼山,與另兩名退休老同志自發組成義務護林隊,扎根花萼守山護林,一干就是20多年。在他的感召下,村民們主動加入義務護林員行業。20多年間,他在花萼山義務植樹造林1500多畝,硬是把荒山變成了綠林,這些山林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清風林”。2007年4月,花萼山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慷慨解囊,把群眾當親人。1994年起,周永開帶領花萼山村民們修建通村公路,幫助最偏遠的項家坪村告別不通電的歷史;動員家人、朋友為貧困戶捐錢捐物,修繕破舊的校舍;引進經濟作物萼貝,使村民們平均每年增收4萬多元;先后資助10多名孩子上學,鼓勵他們好好學習走出大山。2008年汶川地震,他個人捐款、交納特殊黨費1.3萬元;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和老伴捐款10萬元;2015年以來,他3次交納特殊黨費20.7萬元,以行動詮釋了老共產黨員的淳樸品質。

  周永開被授予“七一勛章”,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四川省百名優秀志愿者等稱號。

  145  周維忠

  周維忠,男,漢族,1969年11月生,中共黨員,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儀征市供電分公司濱江業務所運維采集班副班長。

  (下轉第十一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15日 10 版)

編輯: 張潔

相關熱詞: 德耀中華 候選人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九九热国产视频| 成人影视在线播放| 四虎久久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三级a| 韩国毛片| 免费一级片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aaa大片| 亚洲wwwwww|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日韩专区一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日本伦理片网站| 欧美电影免费| 亚欧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国产麻豆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日韩专区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一区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欧美激情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一级女性全黄生活片免费| 国产91丝袜高跟系列| 天天色成人| 日韩av成人|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久| 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极品白嫩美女在线观看看|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视频在线看|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久久成人亚洲| 中文字幕Aⅴ资源网|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免费一级纶理片|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 欧美大片一区|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 日韩专区亚洲综合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片| 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久久国产一久久高清| 日本在线www|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毛片 免费| 国产麻豆精品免费密入口| 亚洲第一页乱| 尤物视频网站在线| 黄色短视屏| 可以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一级女性大黄生活片免费| 久久国产影院| 一级女性全黄生活片免费| 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香蕉视频久久| 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高清一级片| 日韩欧美一二三区| 九九热国产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 欧美a级片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国产精品12|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好男人天堂网 久久精品国产这里是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男人天堂网2021 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综合激情 | 精品国产三级a|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飞与亚基在线观看| 麻豆午夜视频| 台湾美女古装一级毛片| 可以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精品视频在线看| 国产91素人搭讪系列天堂| 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 亚欧视频在线| 亚欧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在线亚洲|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017|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飞与亚基在线观看| 99久久网站| 免费一级片在线|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黄|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臀|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免费一级片网站|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拍|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青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aaa大片| 亚洲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一级生活片| 久久99爰这里有精品国产|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99热精品在线| 二级片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 亚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一级女性全黄生活片免费| 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la| 美女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91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 一本高清在线| 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二级片在线观看| 999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97|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免费毛片播放| 欧美日本国产| 九九九网站| 四虎久久影院| 九九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欧美大片aaaa一级毛片| 午夜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你懂的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日韩女人做爰大片| 成人在激情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 999久久狠狠免费精品| 99热精品在线| 成人免费一级纶理片| 成人免费一级纶理片|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伦理精品| 天天做日日爱|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爱色| 欧美一级视|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免费视频| 日本伦理片网站| 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欧美爱色| 午夜欧美成人久久久久久| 亚洲第一色在线|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天天色成人|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日本免费看视频|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 一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片| 国产麻豆精品免费密入口| 国产亚洲精品aaa大片| 日韩av成人| 一a一级片| a级黄色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黄视频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