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陜西省數字經濟研究院發布“2021年3月份陜西省開發區(新區)數字經濟發展熱度指數”榜單。在全省57個開發區(新區)中,西咸新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位居前三。
陜西省開發區(新區)數字經濟發展熱度指數由陜西省數字經濟研究院聯合北京環宇方圓信息技術研究院研發,授權陜西數字經濟網(http://www.sxde.com.cn)、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向社會發布,每月一期,全面展示陜西57個開發區(新區)數字經濟發展狀況在網絡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本期指數數據采集時間段為2021年3月1日-3月31日,57個開發區綜合指數平均值為144.80,達到平均值的賬號有23個。相比于2月份數值,平均值及達標賬號均有提升。
從數字中來 到實體中去
作為代表著新型城市發展方式的新區,西咸新區及其下轄的灃西、灃東、涇河、秦漢以及空港新城,近年來圍繞數字經濟的規劃發展持續發力,在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及數字化治理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
在近期陜西省委網信辦舉行的首批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區、數字經濟示范園、數字經濟示范平臺授牌中,西咸新區的5個園區及平臺項目各具特點。其中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已入駐實體企業200余家,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20余家,聚集數字經濟產業人口過萬,入區企業產值超60億元;西咸新區灃東自貿數字經濟示范園吸引了包括同方西部總部、安盛保險、強森集團、永明項目管理等一批“世界五百強”“行業百強”數字經濟企業入駐;陜西“自貿大都匯”國際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已與歐洲、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全球范圍內23個國家的73個供應商及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全年平臺貿易額超過2.37億元;陜西省秦漢歷史文化資源云平臺通過數字三維掃描、高清拍攝等手段存儲近萬件秦漢文物數據,為影視特效、電腦電視動畫、建筑設計、數字出版、數字博物館、城市規劃及科研、文創產品開發等領域提供了優質的文物數字資源;陜西省人工智能暨硬科技加速基地已累計孵化企業140余家,其中11家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40余家被納入科技型中小企業庫,45家企業累計獲得知識產權467項。
而代表著西部科技前沿力量的西安高新區通過成立高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引入西門子工業4.0絲路創新中心項目、區塊鏈技術在干細胞領域應用研究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系列項目等9個項目入園,聚焦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場景經濟全面發力,推動資源型數字經濟、技術型數字經濟、融合型數字經濟和服務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則通過數字農業創新創業示范園,形成了以智慧農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涵蓋農業科技、生物科技、信息產業、金融服務、產權交易等數字農業產業相關全產業鏈條,初步形成立足楊凌、面向西北、輻射全國的綜合性科技經濟影響力。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奪得3月份熱度指數前三名的區域僅僅是陜西省開發區(新區)發展數字經濟的一個縮影,更多的是通過這些區域的不斷發力,在全省形成將數字經濟作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產業轉型的有效路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系統推進 穩步高效發展
以數字經濟的頂層設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既要腳踏實地,又要高瞻遠矚。陜西省近年來將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作為發展重點,推動數字“新基建”,構建數字經濟核心底座,以體系聚產業,逐步形成技術多樣、層級豐富、模式創新的新型數字經濟發展格局,為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定支撐。
作為陜西省數字經濟領域集決策咨詢、理論研究、技術支持、科研攻關、業務培訓、大數據開發應用、項目規劃和建設等為一體的權威機構,2021年,陜西省數字經濟研究院將把數字經濟指數體系建設作為重要的著力點和支撐點,持續監測并發布陜西省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熱度指數、陜西省開發區(新區)數字經濟發展熱度指數,加大力度會同有關地市以及農業、商業、城建、教育、醫療等諸多政府部門和有關研究機構,組織專家和技術力量陸續研發并發布陜西鄉村旅游熱度指數、陜西鄉村振興發展指數、陜西鄉村人居環境滿意度指數、陜西企業品牌傳播力指數、陜西商業綜合體品牌影響力指數、陜西中小學教育滿意度指數、陜西醫療服務質量滿意度指數、陜西城市投資環境熱度指數等在內的一系列數字經濟指數,為全省各級黨政部門、各有關領域提供精準有效的決策依據。(陳嵐)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