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金融科技整個行業經歷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波發展浪潮,并處于這三浪疊加的時代。”劉曙峰說,1.0的時代核心是后臺、風控、產品設計;2.0是運營、資源的有效配置。“3.0智能化的進程已經拉開序幕,其中一個典型的特征是千人千面,智能的KYC(know-your-customer,了解客戶),智能的投顧,智能的風控,這里面的基礎設施包括云計算、大數據,有可能會有區塊鏈”。

圖為恒生電子執行總裁官曉嵐。 王剛 攝
據了解,科技的賦能早就蔓延到至私募基金領域,大數據記錄了歷史信息與風險偏好,云計算提供了關聯交互、深度學習和精準挖掘,人工智能強大的數據分析與計算能力,可以輔助私募機構主動投資、挖掘量化模型中的價值因子,幫助業者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金融科技+資產管理”的創新生態系統正逐漸形成。
數據顯示,中國私募產業行業集中度和GDP占比在不斷提升,但相比美國私募行業還是有不小差距,例如美國單只基金平均規模是中國的17倍,中國私募行業可以發展的空間非常大。
對此,恒生電子執行總裁官曉嵐在現場進行了《金融科技七種武器》主題演講,他表示:“新形勢下私募行業遇到的挑戰主要是盈利能力、運營成本、風險控制、監管合規四大問題。聚焦于Mi(MobileInternet,移動互聯)、A(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BlockChain,區塊鏈)、C(CloudComputing,云計算)、D(BigData,大數據)、G(GlobalConnect,全球化)、H(HighPerformance,高性能)七大技術,金融科技將成為資管行業持續發展和創新的重要動力”。
根據2018TABB市場調查,人工智能成為金融業顛覆性科技的第一位。
“私募行業的智能化應用主要集中在投資研究、對沖套利、金融預測、智能擇時、算法交易、風險控制、智能客服等方面,有助于提升業務效率及客戶體驗。”官曉嵐表示,例如恒生智能KYC,集成人臉識別、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用戶在擁有智能化的體驗的同時,也將獲得更加個性化、適合的理財配置方案。(完)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