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渺
“追光”前行,陜西引進31家省外光子產業重點企業,企業數量增至300多家;2024年全省34條重點產業鏈產值2.25萬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5%以上……一系列發展成果充分表明:深度培育和壯大重點產業鏈是提升產業競爭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之舉,對推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陜西當如何“鏈”就發展硬實力?
從“時”的角度來看,當下是一個科技創新主導產業變革的時代。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產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陜西應把握機遇,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優勢,積極擁抱變革,在“智造”新動能的驅動下,不斷實現技術革新。
從“勢”的層面分析,產業集群化發展是大勢所趨,是破解產業轉型升級瓶頸、推動新舊發展動能平穩接續轉換的有力舉措。當前,陜西聚焦34條重點產業鏈,以“鏈長制”賦能產業集群化發展,聚“鏈”成群,產業“裂變”效應逐漸顯現。下一步要通過鏈式創新、鏈式招商、鏈式金融、鏈式服務等途徑,一體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積極搶占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賽道,全力打造現代能源、先進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旅游等萬億級產業集群。
從政策支持上來講,陜西出臺一系列政策助力產業鏈群建設,明確通過強化鏈主企業領航作用、發揮鏈主企業集聚帶動作用,推動鏈主企業與配套企業協同發展;強化“鏈長制”工作機制,夯實工作專班責任,為重點產業鏈群建設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與機制支撐。以產業鏈為抓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陜西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的關鍵舉措,是順應“時”與“勢”的必然選擇。全省各地要立足產業基礎,以創新驅動強龍頭,借科技賦能育新質,憑政策優化優生態,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穩步前行。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