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李榮 文/圖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品質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基本內容。1月26日,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任遠、喬志博、謝慧瑩做客“委員訪談室”,圍繞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陜西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1月26日,任遠、喬志博、謝慧瑩三位委員做客“委員訪談室”,圍繞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陜西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任遠:讓環保理念貫穿科技創新始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
省政協委員、西安君融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任遠說,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
作為一名企業科技工作者,任遠表示,要積極做生態文明的踐行者、推動者,立足本職工作,在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升級方面更要注重環保和提高企業“雙碳”管理水平,讓我們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如何把現有的綠色低碳科技真正轉化落地?任遠表示,高品質的生態環境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企業促進成果轉化中,要從源頭上采取低碳、綠色、節能等環保技術。在生產、運用等容易產生污染的環節,要采用綠色、低碳和節能環保技術,以控制對周圍環境的危害。
實現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陜西高質量發展,需要利用數字經濟提高企業“雙碳”管理水平。任遠表示,要將低碳數字科技前沿技術轉化到更多的應用場景中,推進企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大數字技術、節能技術、新能源技術、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落地和推廣力度。
喬志博:精準環境保護策略,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受地理條件和自然稟賦因素影響,我省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高耗能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對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關系帶來了巨大挑戰。
“污染防治工作要從減排上下功夫。”省政協委員、陜西至善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喬志博說,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與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完全可以做到協同共進,關鍵是要看選擇怎樣的經濟發展方式以及采取怎樣的環境保護策略。
喬志博以興平市舉例說,近年來,興平市緊緊圍繞產業發展現狀和規劃布局,不斷推進產業、能源、運輸和用地結構優化升級,特別是在重點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升級、空氣質量立體監測管控體系建設、城市垃圾焚燒與污泥資源化處置等方面,持續加大投資力度,謀劃重點項目,堅持引進高水平科技支撐力量,以科技助力環境保護,以環境保護促進產業綠色轉型。
2023年,興平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在全省46個區縣中排名首位,渭河興平段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地表水無劣V類水體。興平市環境質量的大幅改善,不僅提升了城市人居生活環境品質,也為興平市產業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興平市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很好地體現了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經濟發展的作用,值得在全省推廣。”喬志博說。
針對大氣污染監測,喬志博表示,要進一步加大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天地空一體化”空氣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強化污染源監測,為改善空氣質量提供技術支撐。
謝慧瑩:讓好環境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
西安浐河灞河曾面臨垃圾、沙坑、污水三大生態災害。十多年來,為修復生態系統,浐灞生態區實施了截污、筑堤、建壩、增綠等一系列生態工程,讓浐灞河流域恢復了自然再生能力。
省政協委員、西安浐灞國際港管委會副主任謝慧瑩說,目前,浐灞生態區已累計建成水域面積1.8萬畝、綠地面積2200萬平方米;浐灞河水質明顯提升,生物多樣性指數逐年攀升,大氣負氧離子含量遠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的標準。
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謝慧瑩認為,要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大力推廣“零碳、低碳、超低能耗”項目,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年來,浐灞生態區大力建設“零碳充電站”,推廣綠色節能建筑,陸續建成以天然氣、污水余熱、中深層地熱能為主的清潔供熱體系、以新能源電動車綜合利用為主的綠色交通體系和以太陽能綜合利用為補充的能源供應體系,基本實現了多種能源互補、協同供應、集成優化、梯級利用。
如何讓綠色低碳從一種理念變成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方式?謝慧瑩說,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就要平衡好生態與發展之間的關系,讓好生態、好水源、好空氣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