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應做好創新型企業培育,盤活利用好土地資源,并結合實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加快完善縣域醫共體‘八統一’管理,強化薪酬分配方案,助推全區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調整區域規劃,整合土地資源,不斷完善園區建設,助力臨潼經濟持續發展。”
……
新歲序開,萬象更新。1月23日,在西安市臨潼區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環節,委員們圍繞文旅、鄉村振興、民營經濟發展等,以高質量建言助力全區高質量發展。
文旅產業是臨潼區的“金字招牌”。臨潼區圍繞“一體兩翼”文旅發展格局,持續加快兵馬俑景區和秦東陵國家遺址公園建設,進一步豐富《長恨歌》《復活的軍團》等演藝的內容,全力打造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完美結合的文旅高地。在文旅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景區周邊“黑導”“黑車”等違法違規現象屢見不鮮。
“雖然政府相關部門多次開展聯合執法,但效果與廣大游客的期待仍有差距。”張軼涵委員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快完善旅游市場監管機制,加大綜合執法整治力度,推進旅游市場監管的制度化、標準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拓寬監督渠道,不斷優化臨潼旅游環境。
人文景區要發展,自然環境更要保護。陳晨委員建議,以落實河湖長制為抓手,全面深化臨潼區河湖綜合治理。
“近年來,臨潼區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治理目標,對全區17條河(溝)、18座水庫建立了河湖名錄,編制了‘一河(湖)一策’方案,全區河湖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陳晨說,目前,部分河長及河道管理員落實主體責任不到位、入河排污口多、水質排放標準低等問題,是制約全區河湖綜合治理的關鍵。
陳晨建議,全面壓實河湖長制主體責任,扎實開展水域岸線巡查工作,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積極宣傳河湖長制工作,全力推動河流湖泊的治理和保護工作。
生態環境好,人居環境才能優,鄉村振興才能有“新底色”。如何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柏樺委員建議,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打造一支強有力的生力軍,緊扣問題重點,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成效。加大人居環境治理的資金保障力度,建立一套成熟可行的保障機制。
“臨潼區在發展生態和人居環境的同時,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發展,通過特色產業培育、農業技術推廣等舉措,助力鄉村振興。但還存在農業科技服務主體單一、科研力量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等問題。”衛鵬飛委員建議,培育扶持新型科技服務主體,持續加強農業科技人才支撐和科技創新供給能力,依托石榴、奶畜等優勢資源,加快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群眾法治觀念有待提升、法治氛圍不濃厚、公共法律服務作用發揮不充分、人民調解化解矛盾糾紛不明顯和法治宣傳力度不夠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王銀平委員認為,加強法治鄉村建設工作應與鄉村振興同步進行。她建議,應加大農村普法宣傳力度,豐富群眾學法載體,進一步促進公共法律服務多元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