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李榮
“要加大宣傳引領,在全省營造關注森林活動的濃厚氛圍”“要加強部門協作,積極開展多種自然教育活動”……10月13日,在全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工作會議上,各成員單位踴躍建言。
關注森林活動是由全國政協、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等倡導開展的一項社會公益活動。為響應國家號召,2020年12月,陜西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正式成立,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局等10家單位為成員單位,活動執委會設在省林業局。
省政協高度重視關注森林活動,指導督促各地加快建立組織機構。繼咸陽、延安、商洛、銅川4市之后,今年寶雞、西安、安康、漢中、渭南、榆林6市相繼建立市級關注森林活動組織機構,實現了全省設區市全覆蓋。
據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副主任薛占海介紹,今年省政協圍繞“秦嶺國家公園建設”等重點工作,多次組織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調研,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為我省高質量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方案。
自然教育基地是廣大青少年接受自然體驗和生態文明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近年來,我省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美的生態環境,推廣具有時代特點、地域特色的自然教育課程,開展自然科普、青少年進森林、自然研學等主題教育活動,著力打造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省。截至目前,我省自然教育基地總數達95個,實現了設區市自然教育基地全覆蓋。
作為我省重點林區之一的安康市,近年來堅持常態化開展生態科普教育活動,圍繞森林科普知識和林業法律法規,開展了“世界濕地日”“愛鳥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多項宣教活動,積極推進自然教育基地建設,目前已建成陜西省自然教育基地12家、全國自然教育學校1家,青少年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得到進一步加強。
隨著全省關注森林活動深入推進,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態建設,我省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完成營造林323.28萬畝,累計參加義務植樹超1600萬人次,栽植苗木7526萬余株。
延安市政協堅持把關注森林活動作為重點工作安排部署,并把“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作為議政性常委會議題。積極引導政協委員圍繞關注森林活動履職盡責,先后提交提案7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0條,發出民主監督建議書2份。
“目前,白于山區、黃河西岸水土流失依然嚴重,‘生態環境整體脆弱’的制約還未得到根本扭轉。”延安市政協副主席雷興平說,下一步,將充分發揮關注森林活動組織作用,吹響黃河“幾字灣”攻堅戰集結號,堅決打好白于山區毛烏素沙地南侵“阻擊戰”、黃河西岸土石山區綜合治理“殲滅戰”、延安中部人居生態環境“提升戰”、南部天然林區森林可持續經營“持久戰”,努力把延安建設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寶雞市是陜西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在全省率先成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2021年,寶雞市積極組建政協牽頭、各方參與的關注森林活動機制,目前已形成黨政推動、政協活動、各方聯動的良好工作格局。
寶雞市林業局局長陳天倉介紹,近年來,寶雞大力推廣“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模式,年參與義務植樹160萬人次。舉辦“生態衛士日”“愛鳥周”等主題宣教活動,新創建國家級自然教育、自然體驗、林草科普基地12處,建成研學實踐教育基地40處,年開展自然教育實踐活動80余場次。
陜西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主任、省政協副主席范九倫表示,開展關注森林活動,就要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總目標,重點關注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惠民等重大問題,廣泛凝聚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工青婦等人民團體及文化新聞宣傳等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深走實。
圍繞打造叫得響、拿得出、喊得亮、推得遠的生態文明建設活動品牌,大家在會上建議,要通過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關注森林活動,大力宣傳秦嶺國家公園建設、自然保護濕地建設、古樹名木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全方位講好關注森林、保護生態的陜西故事。要多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生態文化活動,培育一批生態文明建設先進典型,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自然教育基地,推動關注森林活動持續走深走實。
據了解,下一步,全省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將加快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模式,推動關注森林活動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吸納社會各界力量,合力推進生態文明教育,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基地、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豐富自然教育課程,加快構建多元化自然教育模式。緊扣陜西生態文明建設主題,突出科學推進國土增綠、野生動植物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等重點工作,大力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搭建志愿服務平臺,不斷提升關注森林活動的影響力、吸引力。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