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閆智 首席記者 李榮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陜西區位優勢明顯,科教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傳統產業鏈條完整,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好、潛力大,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
如何讓數字經濟更好賦能陜西高質量發展?7月26日,省政協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圍繞“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議題,省級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市(區)政協、省政協委員以及相關單位以口頭發言或提交交流材料形式積極建言獻策。
“我省產業數字化存在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水平低,資源要素匯聚不夠豐富,缺乏應用平臺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經驗和有效路徑等問題……”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建議,深化融合創新,依托“雙中心”建設,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作用,加快構建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支持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校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技術創新中心等,通過產學研協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結合區域產業特色,加快實施科技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優化孵化載體布局,共塑孵化生態。
省民建建議,樹立典型標桿,篩選出一批創新性強、應用推廣價值高的典型示范案例,及時總結經驗、應用推廣,引領行業數字化轉型;從政策、資金、人才等多方面保障示范項目建設,力爭在5G融合應用、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建成一批標志性成果,以關鍵節點帶動擴面,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寶雞市作為全省最早啟動聚焦聚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地市,多次榮獲國家和省上表彰,2021年“1+N+N”數字化轉型模式入選全國優秀案例。
“從調研來看,數字經濟正成為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但數字基礎設施水平與制造業爆發式增長需求不平衡,制約了制造業企業生產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寶雞市政協主席劉榮賢。
劉榮賢建議,制定智能工廠建設標準要素,聚焦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鼓勵支持制造企業主動參與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信息化水平,以技術改造項目為重點,引導企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導、智慧應用場景創新為特色,提升傳統制造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培育數字產業集群。
省民進認為,我省應集中力量,打造掌握人工智能核心前沿技術的龍頭企業,并明確掌握核心技術且極具成長潛力的重點企業清單,制定專項支持計劃,設立龍頭企業發展投資基金,發揮龍頭企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帶動本土上下游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省政協常委、新山海源人力資源集團董事長李元彬建議,要優化數字經濟營商環境,堅持數字基礎設施先行理念,聚焦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統籌規劃,做好財政投入保障,建設打造萬事萬物互通互聯、智能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充分發揮數字基礎設施服務于數字營商環境建設的支撐作用;健全數字經濟領域基礎性規則制度,完善指南、指引、標準等配套制度,以公開公正透明的規則制度向市場釋放清晰明確的信號,以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
“我省高校數字技術專業畢業生數量少,相關數字技術專業培養不貼合企業需求,難以支撐企業創新發展。”省九三學社建議,大力培養產業數字化轉型科研創新、技術推廣人才和企業帶頭人,促進高校、科研機構及數字技術企業共同成立“大數據人才”學院,重點培養產業與數字技術多學科交叉人才,將行業協會、培訓機構、咨詢公司等納入數字技術人才培養體系。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