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眼下正值畢業季,也是高校畢業生求職的關鍵期。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可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就業壓力依然較大。
就業問題關乎千家萬戶,如何讓千千萬萬的畢業生走穩就業路,多名省政協委員表示,這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扶持,畢業生也要做好自己就業的“掌舵人”。
增強信心是關鍵
陳敏是一名今年畢業的本科生,在就業問題上始終缺乏信心,“剛剛畢業,沒有一技之長和實際工作經驗,很難找到好工作。”
“越是就業信心不足,越害怕失敗,久而久之,會導致就業越來越難。”省政協委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謝永平在調研中發現,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普通高校和專科類畢業生普遍缺乏就業信心。部分學生會選擇考研提升自身能力,而另一部分則選擇躺平,甚至把就業希望寄托到家人身上,這讓他非常擔心。
“提升學生的就業信心,需要個人和學校等多方努力。”謝永平說,就業信心不足,不僅不利于就業,還會對畢業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
謝永平建議,這類學生可以選擇先就業再擇業,只有大膽邁出第一步,勇敢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對于學校來說,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意識培訓,持續開展高校訪企拓崗促就業工作,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積極鼓勵學生提前到企業和社會中去鍛煉,積累工作經驗,增強就業信心,早日入職合適的工作。
盲目就業不可取
“良好的擇業觀是穩就業的基礎,只有明確奮斗方向,才能有所作為。”省政協委員、西安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宋立軍說。
張文是一名往屆畢業生,當年畢業急于就業的他,入職到西安高新區一家互聯網公司做了一名網站編輯。由于大學期間主修攝影,文字功底相對較弱,工作中困難重重,逐漸對工作失去信心,最終辭職走人,“盲目入職雖然解決了就業問題,但往后的每一天都會很難。”
宋立軍說,近年來,隨著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崗位競爭激烈,為了避免“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很多畢業生都存在盲目入職的現象,只想快入職,而不求走穩路。
宋立軍建議,畢業生應結合所學專業,做好人生和就業規劃,通過就業達到專業上的提升,不斷拓寬發展道路。此外,學校還應幫助學生打造好就業平臺,強化校園招聘活動推薦力度,積極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充分發揮校企協同育人優勢,做到專業教育教學與企業生產需求的無縫銜接,實現產業鏈、人才鏈的有機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自身價值所在,走好就業路。
跳槽離職需謹慎
“跳槽、離職很正常,但盲目選擇就不合適了。”省政協委員、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院長邵曉軍說,走好就業路,不只是入職要慎重,跳槽和離職也需要全面評估。
邵曉軍在調研中發現,許多畢業生在入職后,經常會因為一點挫折無法面對就離職,心里一熱就跳槽,導致工作更換頻繁,很不利于長遠發展。
李萍敏在一家企業擔任人力資源主管已經6年。她在工作中發現,在跳槽和離職的員工中,年輕人占到了70%,其中應屆畢業生占到一多半。
“頻繁離職跳槽的現象,在職場中非常普遍,但并不適合應屆畢業生,盲目的離職和跳槽,只會徒增就業的苦惱。”李萍敏說,一個人想要深入地了解一個職業,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畢業生在選擇跳槽或離職時,一定要對自身情況、行業趨勢等進行科學分析和評估,盲目作出決定,很可能會陷入“反復就業”的怪圈。
邵曉軍建議,畢業生在應聘時,要對自己未來工作的崗位進行詳細了解,對工作的困難和發展前景要有充分的預判,盡量避免入職快離職也快的情況發生。在工作中,要善于發現工作的價值和樂趣,認真對待工作,理性處理上級批評。此外,確定離職或跳槽時,要仔細斟酌利弊,分析總結經驗教訓,為再就業做好準備。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