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以后,嵐皋縣城關鎮茅坪村二組村民陳思兵家的土坯房煥然一新(資料照片)。 通訊員 汪彥松攝
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鄉村,是廣大農民向往的和美鄉村。今年以來,為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嵐皋縣城關鎮加快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積極探索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品牌。
干群同心謀增收
雨水過后,趁著晴好天氣,嵐皋縣城關鎮水田村千畝油菜園內,十幾名農民正在為油菜施肥、鋤草、培土,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
“春季施肥非常關鍵。剛剛你們施的有機肥不僅能肥地,還能有效提高油菜抗倒性。同時,做好開溝排水、清理雜草等田間管理,能提高油菜產量。”2月20日,駐村第一書記毛憲舉一邊向大家介紹今年新上市的有機肥,一邊查看油菜的長勢。
水田村緊鄰國道,距縣城只有7公里,油菜種植歷史悠久,村內有大小油坊4個。近年來,水田村出產的菜油深受市場歡迎,常常是菜油還未上市,便被預訂一空。今年,水田村的油菜種植面積又增加了200畝。
今年,水田村的油菜園內不僅有戴著草帽耕作的農民,還有戴著紅色安全帽的工人前來建設及安裝觀光步道、大風車、公廁等旅游配套設施。由村集體牽頭成立的成品油加工合作社目前在為5月菜油上市做準備。
水田村共有1287人,其中外出務工400多人。全村種植油菜近1000畝,養殖生豬、肉牛共計800余頭。202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從去年的1.17萬元增長至1.27萬元。
“今年,我們將著重從‘四個一’(即人均種植一畝油菜,戶均一人務工,人均養殖一頭牲畜,人均種植一畝傳統農作物)入手增加群眾收入。‘四個一’全部完成后,就有望實現全村人均年收入提高1000元的目標。”毛憲舉信心滿滿地說。
人居建設加速度
2月25日,暖陽下的城關鎮茅坪村更顯祥和。
“你看我們村,一點不比城里差。”茅坪村二組村民陳思兵走在村里寬闊平坦的步道上,邊走邊給記者介紹。只見道路兩側白墻青瓦的民居整齊劃一,太陽能路燈、垃圾房、綠植、文化墻、家庭花園等設施一應俱全。
“過去,雞鴨遍地走、環境臟亂差,進門一腳泥、下腳無處放,是茅坪村二組的真實寫照。2022年底,我們組的31戶老房子全都翻新了,入戶路也連通了,大家出門時的心情也變好了。”陳思兵見證了這里的山鄉巨變。
“新的一年,借著鎮上在村內全力打造‘農旅融合示范體’的東風,我準備把自家的土墻屋打造成民宿。目前,院壩已施工完畢,室內正在加緊裝修。現在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陳思兵說。
2022年,城關鎮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完成農村廁改100戶、農村院房環境提升231戶,建成鄉村振興示范村2個,不斷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
培育文明新鄉風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注重在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軟件”上下功夫。
“都說婦女能頂半邊天。我們今天開會,就是請在座的婦女代表評選出我們村的‘好婆婆、好媳婦’。請大家暢所欲言,積極推選。”2月16日,在一年一度的竹林村“好媳婦、好婆婆”評議會上,竹林村黨支部書記張仁發說。
民意透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評議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講述著自己心中的“好媳婦、好婆婆”人選,并不時向村“兩委”干部提出完善村規民約的建議。
“花漾永豐走在前,鄉村振興謀發展。天時地利人更和,村風文明記心間……遵紀守法好公民,爭取紅榜多留影。村規民約百姓制,鄉賢議事大眾判。”在永豐村,放學的孩子一邊走,一邊和同伴高唱村規民約歌。
以德潤心育新風。近年來,城關鎮以“黨建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著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通過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道德評議會”、“好媳婦、好婆婆”評議會等系列主題活動和評選“美麗庭院”示范戶、“最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文明實踐活動,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新風正氣。同時,城關鎮持續開展道德銀行積分兌換、紅黑榜上墻、集體升學禮等活動,不斷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用優秀的鄉村文化提振農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
“新的一年,充滿著無限生機和希望。努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是我們全體干部不懈奮斗的目標,我們一定要讓希望的田野充滿活力,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城關鎮黨委書記黃仁勇說。(記者 陳志濤 通訊員 汪彥松)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