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2月13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文件提出,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這是“農業強國”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
聚焦“三農”熱點,圍繞西安“農”事,西安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會場內外,農業界委員熱切討論、信心滿懷。大家表示,要準確領會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從西安農業農村發展全局出發,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履職建言,堅持雙崗建功,集智聚力做好“農”字文章。
南依秦嶺、北臨渭水,土壤肥沃、雨量充沛,西安市周至縣是有名的“獼猴桃之鄉”。
西安市政協委員、陜西省農村科技開發中心主任雷玉山常年扎根這里開展獼猴桃科研推廣工作,主持選育了“瑞玉”“璞玉”“金玉”“甜玉”等獼猴桃新品種。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后,雷玉山第一時間通過手機查看了有關新聞。他關注到,今年的一號文件以單獨章節強調農業科技與裝備支撐。為建設科技裝備強的農業強國,文件要求推動農業關鍵技術攻關,支持農業領域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這為我們持續強化創新鼓足了干勁。”
帶著對獼猴桃產業的熱愛和執著,今年西安市兩會上,雷玉山提交提案,建議通過增強產業技術帶動效應,助力鄉村振興。“西安獼猴桃產業起步早、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產業化基礎好,但目前還需要聚焦產業‘卡脖子’技術,持續推動解決果園生產力提升、標準化生產、病蟲害綜合防治、采后整理及貯藏保鮮等問題。”他表示,作為產業技術專家,將一如既往奮戰在農業科技第一線,以科技創新成果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從穩定就業增收、經營增效提升、財產收入挖潛、轉移收入拓展四方面作出部署。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讓農業科技工作者更加明確努力方向。一年之計在于春,咱要甩開膀子加油干。”與葡萄產業結緣,西安市政協委員、市葡萄研究所副所長紀文燕一直在為品種更新奔忙。她的父親就是成功培育“戶太八號”的原戶縣葡萄研究所所長紀儉。“目前,‘戶太’系列葡萄在全國已推廣80多萬畝,葡萄汁、葡萄酒、葡萄起泡酒、冰葡萄酒等深加工產品正在積極對接世界頂級加工企業,希望實現落地量產。一個新品種就能成就和帶動一個產業。目前,我們在太白縣培育推廣適宜加工冰葡萄酒的‘戶太九號’品種,推動從種植、采摘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布局,為當地群眾帶去一份‘甜蜜事業’。”
為了解決葡萄葉片黃化問題,近年來,紀文燕和同事們在秦嶺北麓山前洪積扇以北,秦鎮、牛東、靠渭南沿岸易產生黃化地區開展研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去年,她還跟隨父親到寧夏、山東、山西等地考察調研,希望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回來后我們馬上進行育苗,目前已有30畝,后續繼續進行試驗、試栽、示范,跟蹤記錄果色、口味等指標,將更加成熟的栽培技術推廣給農戶,保證品質穩定,帶動增收致富。”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支撐是產業振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具體部署,要求在彰顯特色、產業融合、優化布局和聯農帶農上下功夫,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打造城鄉聯動的產業集群,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并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西安市政協委員、臨潼德宏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史雪峰對農村一二三產融合懷有很多期待。今年,他謀劃著要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種植規模,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采摘農業,帶動周邊農戶在特色農業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反復學習中,史雪峰發現,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還從打造硬件和提升軟件兩方面入手,圍繞加強村莊規劃建設、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等方面作出了部署。
“我今年帶上市兩會的提案就是圍繞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舒適度建言。”史雪峰說,作為農業界委員,將持續關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推進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
種業振興是我國三農工作的重點。2021年,為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部署,農業農村部正式印發《關于開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的通知》及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總體方案(2021-2023年),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作物、畜禽、水產種質資源普查。2021年至2023年,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實現對全國2323個農業縣、市、區的全覆蓋;啟動并完成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實現對全國所有行政村的全覆蓋;啟動并完成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實現對全國所有養殖場(戶)主要養殖種類的全覆蓋。通過此次普查,摸清資源家底,有效收集和保護珍稀瀕危資源,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完成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這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明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西安市政協委員、市畜牧技術推廣中心良種推廣科高級畜牧師寧小敏介紹說,畜禽種質資源作為畜牧業的“芯片”,是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自2021年啟動全國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以來,西安市新發現品種資源兩個,即關中黑豬和西農薩能奶山羊,這兩個品種均未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2021年版)》,目前雖已將其作為新發現的地方特色品種資源登記入冊,但還有待進一步對其進行性能測定、品種審定等。
作為全省少有的奶牛、奶山羊“雙奶源”基地,西安乳制品產業奶畜良種規模、存欄、產業聚集度、乳制品加工能力、乳制品產量等指標均在全省排名靠前。
寧小敏說,打造乳制品產業鏈的前提是要做好奶業種業振興,加強地方良種培育和自主繁育體系建設。“比如可以通過實施良種擴繁工程、擴群增量工程、龍頭帶動工程、品質提升工程、科技引領工程、延鏈補鏈工程等,全力保障奶羊產業發展的良種需求。”
今年,寧小敏計劃圍繞建立畜禽保種場、開展種質資源保護等建言獻策,助力系統性做好關中黑豬和西農薩能奶山羊兩個地方品種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為了提高建言質量,我將多方考察、深入調研,從資金投入、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等方面細化意見建議,發揮專業優勢,踐行強農興農使命擔當,做出有分量的‘委員作業’。”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