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大,激勵著中國青年激揚青春熱情、追逐青春理想,用赤子之心澆灌青春之花,在新征程上唱響青春之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我們的‘線上+寒暑假’基層兼職團干部不僅自己工作熱情高,還架起了校地合作的溝通橋梁。比如,三里鎮團委兼職副書記張子怡,就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到藍田暑期‘三下鄉’實踐、關愛留守兒童和助力鄉村振興活動中。”11月23日,共青團藍田縣委書記郭靜花說。
為吸引更多青年回到家鄉,2021年,共青團藍田縣委在全國范圍內招募選拔藍田籍大學生回鄉擔任基層團干部,吸引了來自同濟大學、吉林大學等19所高校的267名研究生、本科生踴躍報名。最終,48人受聘擔任“線上+寒暑假”基層兼職團干部。
近年來,共青團藍田縣委以全國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為突破,促進共青團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和大局貢獻度不斷提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改革和建設,有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這為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團員以昂揚向上的斗志、時不我待的熱情、只爭朝夕的干勁,在各自的崗位上開拓進取、建功立業,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郭靜花說。
“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陜西師范大學第24屆研究生支教團隊長王晶,時刻用黨的二十大報告里的這段話激勵自己。
專業運動員出身的王晶一直有個教師夢。如今站上三尺講臺的她結合專業特長,將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學科教學和第二課堂活動全過程,與支教地的學生同學習、共成長。王晶說:“支教的日子,讓我強壯了筋骨、增長了才干。我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時代重任。”
和王晶一樣,第24屆研究生支教團其他22名志愿者立足工作崗位,努力踐行陜西師范大學“西部紅燭兩代師表”精神,為祖國西部基礎教育事業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理論學習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礎工程。思政課擔負著鑄魂育人、培育時代新人的崇高職責使命。
11月24日22時,剛剛結束在西北大學物理學院開展的《先進青年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講座,團中央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成員,西北大學團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齊釗又投入到新的宣講備課當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齊釗便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和大學生“四史”教育專題講座課堂上,第一時間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課程講授中。
齊釗說:“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講深講透,采取青年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講活;要將黨的初心使命與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結合,關愛學生,感召學生,引導青年學生在新征程上書寫青春新篇章。”
把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需要各行各業青年勇挑重擔、沖鋒在前。他們紛紛表示,將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11月24日深夜,陜煤重裝集團西煤機公司機加一分公司內機床轟鳴、銑刀飛轉、鐵花濺起,“90后”數控鏜銑工栗文岳和同事們為搶工期加班加點、分秒必爭。
參加工作15年來,栗文岳勤學苦練、勇于創新,以工匠精神雕琢每件產品,以匠心之作鑄就無悔青春。從學徒工進階為高級技師、工程師,他申報專利3項,獨創先進操作法13項,還在今年榮獲第21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第10屆“全國煤炭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
“黨的二十大激勵著我們青年技能人員不斷創新、提升技能,爭做新時代的大國工匠。”栗文岳表示,作為一名新時代制造業產業工人,他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完成好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與每一次試驗,不斷提升技能儲備,錘煉過硬實操水平,積極落實“導師帶徒”機制,持續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貢獻青春力量。(記者 劉芊羽)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