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李彥伶 白瑤 實習記者 閆智
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從北京來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重溫革命戰爭時期黨中央在延安的崢嶸歲月,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代代傳承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我省各級政協委員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精神譜系里的精彩篇章。”延安市政協委員、市政協研究室主任倪小寧說,要堅定政治信仰,堅持在延安精神中汲取初心力量、信仰力量和精神力量,切實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政協履職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立足人民政協職能定位,緊扣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精心組織界別委員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努力以精準建言實效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
延安市政協常委、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副局長蘇雅琳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再次重申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深情回顧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諄諄教導、深情話語讓人倍感溫暖、深受鼓舞。
作為一名新時代弘揚延安精神的文博人,蘇雅琳表示,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深切期望轉化為奮勇向前的工作動力,堅守初心,砥礪奮進,發揮博物館收集、保存、修護、研究、展覽等功能,深挖革命文物內涵和時代價值,創新展覽展示方式,講好延安故事,傳承好宣傳好延安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黨的二十大繪制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這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需要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營養,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省政協委員、省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郭劍說。
陜西農墾源于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艱苦奮斗、勇于開拓”農墾精神的根脈和源頭。
作為一名陜西農墾黨員干部,郭劍表示,要把傳承弘揚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和農墾精神作為一項光榮的歷史使命,始終保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把農墾事業的發展放在力量的基點上,勇于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堅定不移扛起新時代農墾使命,堅定不移把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糧食規模化生產重大任務落到實處,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
跨越時空的精神財富,昭示著一個政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思想偉力。
省政協委員、西安坊上人清真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西艷說,陜西是誕生延安精神的紅色熱土。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自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傳承好紅色基因,積極發揮少數民族委員和企業家優勢,宣傳好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增進民族團結進步,當好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繼續為陜西高質量發展、各族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貢獻力量。
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培育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留下了眾多的革命舊址。如今,一處處革命舊址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們來到延安,感悟中國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延安要充分發揮革命舊址的陣地作用,著力推進紅色教育培訓內涵式發展,打造紅色教育生動課堂,讓每一處紅色印記都成為激活紅色記憶、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地標。”省政協委員、法門寺博物館研究員姜捷表示,作為一名文物工作者,要積極發掘、研究、保護和利用好包括革命文物在內的歷史文化遺產,堅定文化自信,按照總書記的囑托,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文博人的貢獻。
省政協委員、西安外國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院長馬德福表示,作為一名少數民族政協委員,要堅持黨的領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
“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我們一切事業的領導核心。要以黨為師,不負人民,不負時代。”省政協委員、陜西華鼎專業集團董事長王俊平表示,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將帶領全公司員工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以精湛的專業技能、良好的執業道德服務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致力于共同富裕、助力于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譜寫新篇章。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在陜西果業集團白鹿原基地,收獲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要繼承弘揚好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扎實做好鄉村振興工作。”西安市長安區政協委員、陜西果業集團白鹿原基地副經理張文軍表示,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謀劃企業和產業發展,找準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發力點,為群眾做好果樹種植提供優質技術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增收,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