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增強創新使命擔當 持之以恒攻堅克難——省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
□ 記者 滿淑涵 李彥伶 閆智 殷博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連日來,“科技、人才、創新”等關鍵詞引發省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熱議。大家表示,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創新驅動發展的支撐,離不開科技自立自強和高素質人才隊伍。要增強創新自信和使命擔當,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之以恒攻堅克難、矢志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備受鼓舞、倍感振奮!”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燕林豹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懷。
對照報告內容,結合工作實際,他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人才強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聚焦產業領域,以科研體制機制創新為牽引,發揮國家級創新平臺、院士工作站等平臺優勢,用好用活秦創原陜西電子聯合創新中心,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和高層次人才培育引進力度,以良好的科創生態加速激發創新活力,加快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更多優勢拳頭產品,鍛造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制造強國助力蓄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省政協委員、銅川市耀州區大數據產業園運營中心主任劉振宇對此極為關注。他說,站在新起點,要團結帶領園區職工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落實落地。要夯實組織基礎,嚴肅作風紀律,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推動各項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就。
“高瞻遠矚、大氣磅礴、催人奮進!”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后,省政協委員、西安蒜泥科技集團董事長楊少毅欣喜地說,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的偉大成就、偉大變革激蕩人心,更增添信心、鼓舞干勁。他表示,立足新的歷史方位,要聚焦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既當好行業賽道“千里馬”,又扮演好創新領域“伯樂”,鼓勵和帶動更多青年創客投身科技創新實踐,為高質量發展聚力添彩。
“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創新”一詞多次出現。
對此,省政協委員、陜西強星志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印象深刻。他說,聆聽總書記的報告,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作為一家民營科技企業,要持續強化具有原創性、引領性的科技攻關,在人才培養、自主創新上下更大功夫,踐行科技強國、產業報國的使命擔當,將自身發展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創新是一個決定性因素。省政協委員、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總工程師陳銳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充分釋放人才創造動能,形成工作整體合力,有目標、有方向地推進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新時代浪潮催促我們創新奮進,新發展理念號召我們自我革命,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登高望遠,高質量發展更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走實,只有這樣才不辜負新時代對我們的期望。”
“科教興國,人才為本。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省政協委員、西安源美景觀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笑表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走科技強國之路,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必須把教育和科技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為15個部分中的獨立章節進行謀劃部署,將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提升到新的高度。這讓廣大奮斗在研發生產一線的工作者們精神振奮。
全國勞動模范、中車西安車輛有限公司電焊工高級技師李永軍認為,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體”的創新提法是報告一大亮點。他說,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養人,科技創新要依靠人,科教融合發展是實現人才強國的重要抓手。“就我所在的企業而言,科技強企、人才強企不但是企業健康發展的牢固基石,更是產品迭代創新、增加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動力。”
作為焊接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頭人,李永軍所帶的徒弟中既有各生產單元的骨干力量,也有來自一線的普通工人。他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培養更多高技能產業工人,攻克更多技術難題,助力我國鐵路貨運裝備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國門、服務全球。
“科技創新是企業生命力的來源,也是參與市場競爭最有力的武器。”全國技術能手、西安西電開關電氣有限公司中試部新產品裝配試驗組組長胡步洲表示,要牢記“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團結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一起想、一起干,知難而進、迎難而上,聚力打造“國之重器”,不斷增強奮進路上的志氣、骨氣、底氣。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感到使命在肩、無上光榮。”陜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西安鐵路信號有限責任公司技師鄭洛彬說,與偉大的時代同行,深感智能化設備升級、人才隊伍培養、創新能力提升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重要性。“在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通過教育培訓提升智能化設備使用維護保養能力,通過集思廣益、大膽創新,構架質量過程信息自動化采集系統,通過教學相長、創新推動,建成我國第一條AX系列繼電器自動化生產線,還催生了多項自主創新成果落地。”
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深鉆核心技術,創新工藝流程,嚴把產品質量關口,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科技自立自強當好“螺絲釘”。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