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山花爛漫,夏季綠樹成蔭,秋季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以此描摹勞山國家森林公園再恰當不過了。
這里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有60余種野生動物、600多種野生植物。清晨的森林公園,沿著康養步道向前,不時能與野羊、野兔、野豬等可愛的小動物相遇。森林覆蓋率92%,負氧離子濃度達6000個/cm3以上,堪稱陜北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氧吧”“植物王國”。這片黃土高原被如此肯定,是對甘泉人勤勞的饋贈。
2001年,勞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園。一直以來,公園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保護優先、綠色發展”思路,在“建設綠水青山”“保護綠水青山”“利用綠水青山”三篇文章上下功夫。2004年,公園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有了更多可能性。
二十載,不負韶華。公園先后被確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陜西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中國森林體驗基地、中國森林氧吧、陜西省自然體驗基地、中共延安市委黨校教學基地。
2022年,對于勞山國家森林公園而言,是特殊的一年。
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
這一年,公園以創建4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申請專項債券4500萬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天然氣工程、引水工程、排污工程、電力照明及弱電、衛生設施、智慧景區、游樂場、道路建設……建設任務紛沓而至。
走進園區大門,嶄新的生態停車場映入眼簾。雜草叢生的狀況一去不復返,停車場即將投入使用,可提供百余個停車位。正在如火如荼新建的五層游客服務中心主體封頂,預計明年投入使用,將進一步提升公園的服務接待能力。
“我們目前的接待能力也不是太差,但是留不住人。”勞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王軍義說,“園區目前可容納230人住宿、260人就餐,有多功能大小會議室5個,其中多媒體大會議室可容納260人,同時配套有KTV、棋牌室、茶藝室等。之前,由于綜合服務區到觀景臺8公里沿線不通電、沒有網,難以留住人。今年,園區已完成綜合服務區到觀景臺8公里電纜光纜鋪設,實現景區移動信號全覆蓋,告別了景區沒有電、沒有網絡的歷史。”

從園區大門、科普館、鏡心湖、客房、觀景臺、辦公室、員工宿舍,到康養步道、環山步道、拓展訓練基地、運動場館、書畫館、延安林業建設成就展館,園區的改造提升是全方位的。
“這里有105種植物水體標本、32種動物實體標本。”公園講解員郭成介紹說,“勞山國家森林公園科普館始建于2010年,是一座集研學教育、科學研究、旅行研學、康養知識普及于一體的科普展館。在整個展陳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對展館從布展設計、人機交互、沉浸式體驗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提升,讓展館在理念、手法、技術、效果等層面全面領先,通過多種形式介紹自然知識以及探索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得展館內容與景區旅游形成良好的互補互動。”

以生態資源管護為前提
這一年,多年不見的野生動物重返森林,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為公園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礎。
“21年了,我們園區沒有發生過一起火災,目前是零事故。”面對著2.9萬畝經營面積的森林資源,王軍義認為,加強資源管護,必須以防為主、多管齊下。
每年10月份,園區就進入防火戒嚴期,直到次年4月底,園區都會分組定期巡查,嚴禁任何人帶火種進園。工作人員回憶,有一次,5公里外的山上著火了,為了防止火勢蔓延,在勞山國有林管理局的統一安排下,園區所有工作人員都參與了滅火。
除重視森林防火外,園區還不忘加強林地林木管理、野生動物保護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2018年,因國有林場改革,成立了勞山國家森林公園游客服務中心,招聘了10個專業人才,對日常工作有了更高效的處置。通過落實防森林火災、防林地林木流失、防有害生物、防亂捕濫獵、防牲畜危害“五防”責任,確保了資源安全,森林面積和蓄積實現雙增長。

以經濟社會效益為引領
這一年,公園不再只依靠景區門票和電瓶車的收入,年接待來客5萬余人次,年綜合收入100多萬元。
隨著景點的開發建設、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內部管理的強化、服務質量的提升,公園越來越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前來度假、康養、研學、體驗的人逐年增加。
在經營理念方面,園區注重人才隊伍建設,陸續招聘年輕人才。完善各項制度,使管理更加規范化,尤其是加強了景區的安全管理,把具體責任夯實到人。
“游客明顯增加了,周末停車場基本都是滿的。”王軍義說,“往年來園的大多是甘泉當地和延安市區的,現在其他地方的游客愈來愈多。小樹旁、草地上,融于自然之中的森林婚禮已舉辦多起。帳篷節、旗袍節、音樂節、森林婚禮,具有森林公園屬性活動的舉辦,吸引了更多人來園。”
公園的發展還帶動了周邊群眾脫貧致富。受疫情影響,公園所在道鎮鎮周邊群眾打工難,公園以每天200元的勞務費,聘請老百姓種草、栽樹苗。
今年以來,園區已支付勞務費8萬元。
甘泉縣道鎮鎮東溝鄉涼臺村村民祁泉原來在外從事餐飲業。聽說家鄉的旅游業發展態勢良好,32歲的祁泉決定返鄉就業。如今,他在公園餐飲部任大廚,每個月有7000多元的工資。
此外,公園還為周邊群眾提供服務員、保潔員等十多個就業崗位,也為周邊農家樂增加了客源,拓寬了農產品的銷路。

以研學教育為情懷
這一年,公園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公園,為研學教育及“兩山”理論培訓開辟了一條嶄新道路。
在這里,一些有意義、有挑戰性、有研究性的任務,可以讓孩子去探討、去完成、去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以獲得豐富的感知。目前,公園研學教育已開發了森林探索、知識科普、自然風光體驗、休閑娛樂體驗、拓展訓練、手工拓展等一系列課程。
公園創建了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抖音號等,通過主動與學校、社會機構聯系,開展的森林體驗活動越來越多,效果也越來越好。2017年以來,累計接待中小學生近萬人次,幫助孩子更加多元地認識世界、拓展視野,這里也成為展示延安林業風采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積水成淵。園區秉承“一心一園兩谷”的空間發展規劃,立足生態布局,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根據鄰近性、整體性、系統性、有機性的空間組織原則,大力發展康養度假中心、神農本草園、華夏研學游養谷、秦馳古道營地度假谷。
不負春花秋葉、夏晴冬雪。“春翡”“夏翠”“秋金”“冬銀”,在勞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不容錯過的。這塊以新理念精心打造的陜北黃土高原森林康養高地,亦將以全新的面貌披荊斬棘、潛力可期。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