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家里最近咋樣?生活上還有啥困難?”
“村里正在平整土地,新的蔬菜大棚很快就能建起來,大家在產業發展方面還有啥想法?”
“叔,村上工作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隨時說,有意見一定提出來。”
……
如今,對府谷縣廟溝門鎮西堯溝村村干部來說,上門“走親戚”、一線聽民聲已成為工作常態。
訪民情知民意,才能解民憂。“只有深入群眾,才能真正了解群眾所需、所想、所盼,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加快鄉村振興步伐。”8月16日,西堯溝村黨支部書記柴平說。
群眾需要解決的問題各式各樣,服務群眾的方式也多種多樣。8月4日,西安市雁塔區曲江街道黨代表工作室迎來第一個黨代表接待日活動,來自企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等多個領域的14名駐室黨代表與轄區黨員群眾面對面進行交流。
活動開始前,駐室黨代表、西安話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楊鵬飛便來到包抓的新開門社區,了解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征集大家對社區工作的意見建議。
“通過走訪,我發現社區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有很大需求,我正好可以結合專業和熟悉的工作領域,在推進這方面工作上提供一些服務。”楊鵬飛說。
黨代表工作室成了駐室黨代表履職盡責的平臺。通過工作室,駐室黨代表充分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暢通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今年6月,咸陽市拉開了“千名黨員干部暖千企”活動的序幕。千名黨員干部沉下去,企業困難浮上來,咸陽通過黨員干部聯系全市80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零距離”服務企業,全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小板凳來啦”架起了服務“連心橋”。渭南市臨渭區杜橋街道鐵二十局社區組織各類志愿服務力量,把文明實踐工作與社區綜合治理、群眾民生實事緊密結合,協調共建單位、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協商議事。
協商議事現場,大家大事小事一起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社區依托“小板凳大課堂”“小板凳大舞臺”“小板凳微服務”等項目,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有事就打‘6363110’”,這是商洛市商南縣群眾的口頭禪。
“6363110”是商南縣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熱線,統一受理、處置全縣除110、119、120、122等緊急報警之外的各類咨詢、投訴、訴求、救助轉辦事項,通過熱線及時了解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確保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得到有效解決。
“每隔一段時間,社區黨支部就會聯合志愿者到家里看望我們,或通過電話回訪,了解并解決我的需求。這份貼心關愛讓小區居民倍感溫暖和踏實。”旬邑縣三水雅居小區居民趙建國說。
“通過‘紅色家訪’,我們聽到了群眾的真實聲音,了解了群眾的所需所盼,提高了服務群眾的精準性和實效性。”三水雅居小區社區工作人員韓莉說。
在延安市寶塔區,343個單位4522名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多次在轄區開展免費義診、綠化修剪、愛心捐贈等活動,各街道社區黨組織結合實際,組建了張思德便民服務隊、魯藝便民服務隊、360幫幫團等30多個志愿服務組織,切實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我們不斷完善網格化治理。社區內任何路段發生緊急情況或有居民需要幫助,我們都可以第一時間聯系附近網格員進行快速對接,事件辦理的進度和結果會及時跟進反饋。”安康市漢濱區新城街道雙堤社區黨委書記王龍剛說。
田間地頭、街道社區、生產一線……群眾需求在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群眾哪里不滿意,就在哪里下功夫。
錘煉過硬作風,凝聚磅礴力量。我省黨員干部主動沉下去,優服務惠民生,傾力解決好群眾和企業的“急難愁盼”,以務實的工作作風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以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 劉曌瓊)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