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30日,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在西安召開。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和中國科協重大安排部署,認真總結工作成績、全面分析面臨形勢、戰略謀劃未來工作,省科協編制印發《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從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關鍵行動、組織領導和保障機制等方面,繪就未來五年陜西科協工作的發展藍圖。
政治引領能力實現新提升
數說:確保學會黨的工作100%全覆蓋,表彰不少于300篇陜西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200個陜西青年科技獎,實施1000個陜西省科協青年人才托舉計劃項目
加強黨對科協事業的全面領導。實施凝心聚力工程,團結引領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深入實施“黨建強會計劃”,促進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學會黨組織覆蓋面。
強化科技人才舉薦表彰。實施陜西省科協青年人才托舉計劃,持續提升“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社會影響力。做好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和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舉薦工作。推動實施院士后備人才培育計劃,設立陜西省創新爭先獎,提升陜西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陜西青年科技獎品牌影響力。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西遷精神,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開展“尋找西遷精神傳承人”“最美科技工作者”主題宣傳活動,營造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等活動,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堅持講好科協故事、科技工作者故事,提高公共科學文化服務質量。
維護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主動協調和推動解決科技工作者職業發展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加大對女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群體的調查研究,推動各級科協組織及所屬學會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維權服務。
服務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取得新進展
數說:實施“12621”工程,支持開展會企協作100項服務活動融入服務“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開展會地合作行動,服務“秦創原”各市區“飛地”建設。培養“科學家+工程師”人才隊伍,在全省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產業鏈頂端開展院士之家試點,在企業、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孵化器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有條件的縣區、產業園區和產業鏈節點設立院士驛站,協同攻關“卡脖子”技術。
打造“科創中國”陜西樣板間。發揮“科創中國”產業服務團、區域服務團和專業服務團作用,爭創“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建好“科創中國”技術服務與交易平臺陜西中心站,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機制。鏈接中國科協“科創中國”平臺,集成產學研融合資源。
開展創新創業創造活動。培訓技術經理人,加快創新供給與產業需求高效銜接。舉辦陜西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推動知識產權共享、實現多方互利共贏。面向我省重點行業領域升級改造,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舉辦陜西省創新方法大賽,推廣應用創新方法的項目再次轉化。
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開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計劃,推動智慧農技協、“科技小院”建設。舉辦楊凌農高會省科協“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題展覽,落實《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打造服務鄉村振興品牌活動。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加快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
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更加有力
數說:培育10家左右國內一流水平學會,推出10個特色鮮明的省級學會品牌示范學術會議,培育5種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省級領軍期刊促進一流科技社團建設。培育10家左右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學會,做強一批基礎研究類學會。深化學會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改革,支持20個學會開展辦事機構實體化改革。
培育一流學術交流平臺。舉辦陜西省科協學術年會,組織開展陜西省科協青年科學家大會、青年人才托舉論壇、雙鏈融合論壇等。深入開展“學術金秋”活動,推出10個特色鮮明的省級學會品牌示范學術會議。爭取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學術會議在陜召開,爭取具有國際影響、與陜西發展相關的會議在陜設永久會址。
推進科技期刊卓越發展。培育5種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省級領軍期刊、10種發展潛力較大的重點期刊、20種有特色潛力的梯隊期刊。面向我省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領域,遴選一批基礎較好的期刊,爭取領軍期刊進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期刊。鼓勵出版優秀英文期刊,引導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其做精做強、爭創一流。
拓展國際和港澳臺民間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加強同國際科技組織、海外科技社團、海外華人科技社團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推動對港澳臺地區在科普、學術、智庫、人才等領域的交流。深入實施海智計劃,積極申請“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和“中國科協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打通國內外技術人才資源下沉渠道。
服務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再上新臺階
數說:實現“十四五”末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的目標任務,累計創建不少于15個全國科普示范縣(區),推動市級科技館和縣域科普大篷車配備100%全覆蓋打造普惠全域的科普體系。鼓勵支持各省級學會、各市縣(區)科協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水平、有影響、有質量的科普活動。加快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深入開展“科技之春”宣傳月等大型群眾性品牌科普活動,持續推進全域科普工作。踐行科技志愿服務精神,推動科普工作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營造崇尚創新社會氛圍。
強化基層科普陣地建設。以“三館一車”為核心搭建公眾科學教育平臺,推動市級科技館100%全覆蓋,支持有條件的縣(區)建設科技館。創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推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向公眾開放科技類設施或建立科普基地、科普場所。促進優質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提高科普場館服務能力。
大力培育科技后備人才。組織好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機器人大賽、五大學科競賽等各類科技選拔活動,舉辦好高校科學營、農村青少年校外教育等活動。建設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健全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追蹤機制,加強科學教師和青少年輔導員隊伍建設。推動科學傳播專業職稱評價工作,大力發展科普場館、科普研究等領域專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應急科普體系建設。建立各類傳播媒體應急科普聯動機制,加強應急科普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形成更具群眾基礎、更加貼近生活的互動式傳播。
服務黨政科學決策能力顯著提升
數說:形成至少50篇決策咨詢成果,反映科技工作者意見建議不少于500條,開展科技智庫重點研究項目40項加強重大決策咨詢研究。完善課題研究機制,組織院士專家進行調查研究、研討交流,形成決策咨詢建議。完善學術交流成果提煉轉化機制,發揮智力密集優勢和學術引領作用,把科協系統豐富的學術交流資源轉化為獨具特色的決策咨詢成果。
構建完善柔性科技智庫體系。建立中國西部戰略科技融合發展研究院,開展前瞻性戰略性課題研究。支持學會與高校、院所跨界聯合建設柔性科技智庫,指導市(區)科協和企事業科協加強與省級研究機構和各類專業智庫的合作。匯聚社會各方信息數據,推動形成智庫間有效合作、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
加強智庫人才隊伍建設。持續遴選專家進入省科協決策咨詢專家庫,聯合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舉辦地方科協決策咨詢培訓班,建立健全省級、市級和各專業智庫之間有效的合作交流溝通機制。
科協系統深化改革成果凸顯
數說:切實強“三性”、建“三型”,加強智慧科協建設,形成“一網多微”媒體矩陣推動以“三性”統領“三型”組織建設。加強開放型科協組織建設,促進科協組織在產學研協同創新和加強民間科技交流合作方面發揮獨特優勢。加強樞紐型科協組織建設,促進技術、資本、創新生態協同發力。加強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把科協組織建成有溫度、可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加強智慧科協建設。完善人才數據庫,拓展智庫、學術、科普及黨建數據庫,形成有效的數據積累和沉淀。建設陜西省科普信息宣傳體系,形成“一網多微”媒體矩陣。提高《陜西科技報》發展水平,建設具有全省學術影響力和較強市場經營能力的科技傳媒集團。
加強基層科協組織建設。出臺加強縣級科協創新發展的意見,開展縣級科協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推動落實縣級科普專項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出臺推進企事業科協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科協基層組織向高校、研究院所、園區、企業、社區和農村延伸,重點在新經濟組織中建立科協組織。
加強科協機關和事業單位建設。增強直屬事業單位服務能力,拓展社會服務領域。完善人才交流制度,加大科協系統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之間干部的良性互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打造負責任、守紀律、干實事的干部隊伍。
動員社會力量推進科協工作。探索建立陜西科普基金會,深化科普服務供給側改革,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科普工作。支持學會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和政府轉移職能,做好科技類公共服務。支持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和我省重大政策、重大決策、科技戰略等咨詢工作。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