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貼敷治療。(資料照片)
日前,西安市衛健委制定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備案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嚴禁醫療機構為追求經濟效益不合理擴大應用范圍及應用人群,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三伏貼”服務。陜西省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省名中醫馬戰平詳解了“三伏貼”適應癥。
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三伏貼”服務
通過開展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備案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西安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應用管理,規范臨床應用,保障醫療安全,提高臨床療效,杜絕不規范服務導致侵害群眾利益事件的發生,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開展時間:“三伏貼”開展服務時間僅限于每年的“三伏” 時間段。
“三伏貼”應用范圍:“三伏貼”主要適用于反復發作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復發作、冬季加重為臨床特點,中醫辨證為寒證的其他疾病。嚴禁醫療機構為追求經濟效益不合理擴大應用范圍及應用人群。
備案范圍:“三伏貼”服務實行備案管理。擬開展“三伏貼”服務的醫療機構,必須是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行政審批部門)核準登記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或民族醫學科診療科目的醫療機構,并開展了相應的中醫藥或民族醫藥服務。 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三伏貼”服務。
“三伏貼”處方管理:“三伏貼”處方用藥及穴位選擇應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主治及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擬定,并明確其禁忌癥及相關注意事項。不含中藥成分的穴貼(如紅外貼、磁療貼等)不得以“三伏貼” 形式開展。
對患者實施“三伏貼” 操作的人員,應為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或接受過穴位貼敷技術專業培訓的衛生技術人員。醫療機構應對本單位能夠從事“三伏貼”操作的人員予以明確并進行培訓、考核。
“三伏貼”功效有哪些?
馬戰平說,“三伏貼”是通過對穴位的良性刺激使藥物持續作用于機體的一種中醫藥療法。穴位是經絡之氣交會輸注的部位,三伏天人體腠理張開,此時進行穴位敷貼有利于氣血流通,并促使藥物隨穴入經絡歸臟腑。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一方面,藥物經皮膚和穴位的吸收,隨經脈的循行,導入臟腑,直達病所,發揮藥物的“歸經”作用;另一方面,輸布于全身,激發周身之經氣,振奮人體相應的臟腑功能,達到疏通表里、溝通經絡,促進氣血流暢、臟腑安和、陰平陽秘。“三伏貼”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驅散病人體內的陰寒之氣,將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從而達到治愈慢性虛寒性疾病或抑制其復發之目的。再者,貼敷多采用溫熱辛散、芳香透絡、氣味俱厚之品,芳香化濁,醒脾透絡,振奮人體陽氣,從而驅邪外出。
馬戰平說三伏貼的適應癥主要有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咳喘等癥狀;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過敏性鼻炎等中醫辨證屬陽虛為主者,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者;也適用于怕風、怕冷、平素易感冒或冬季易反復感冒的虛寒體質者。
貼敷注意事項:孕婦的臍部、腹部、腰骶部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陰交等處都不宜貼敷,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產。藥物應均勻涂抹于膠紙中央,以0.2~0.5cm薄厚為宜,覆蓋敷料大小適宜。貼敷部位應交替使用,不宜單個部位連續貼敷。除拔毒膏外,患處有紅腫及潰爛時不宜貼敷藥物,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對于殘留在皮膚上的藥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
使用敷藥后,如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過敏現象,應暫停使用,報告醫師,配合處理。(記者張毅偉)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