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寶勤)6月16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劉迎軍等解讀《陜西省“十四五”創新驅動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省創新驅動發展邁出更大步伐,建成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協同高效的創新驅動發展體系更加完善,創新型省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形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的創新先導區和全國科技創新增長極。
《規劃》分為規劃背景、總體思路、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體布局、創新發展工程、保障措施共六個部分,設25個專欄。
《規劃》明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著力構建“1+1+N”創新體系,系統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人才創新、管理創新,促進科技、金融、產業、人才有機結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社會強的通道,把我省建設成為創新體系健全、創新能力領先、創新機制高效、創新創業活躍、創新成效顯著的創新高地,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規劃》要求,圍繞產業鏈痛點、創新鏈堵點,通過加強兩鏈融合、打造“三支隊伍”、推動創新資源協同聯動、搭建示范總窗口等四個方面,深化“政產學研金”結合,打造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構建“一核三區多園”空間創新布局,一核是建設西安絲路科創中心。三區是指關中協同創新走廊、陜北能源革命創新區、陜南綠色循環示范區。多園是統籌規劃多點支撐、特色鮮明、要素集聚的創新型園區。
《規劃》提出,實施“八大創新發展工程”、推進42項重點任務。一是源頭創新提升工程,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推動高校新型創新轉化平臺建設。二是新興產業發展工程,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進先進半導體、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技術等八大產業創新發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三是傳統產業升級工程,推進現代農業、能源化工、裝備制造、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建筑等六大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四是數字陜西建設工程,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社會民生深度融合,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大力推動數字創意、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五是創新企業培育工程,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持續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培育瞪羚企業,精準扶持“專精特新”企業,著力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鏈條。六是創新人才引育工程,加強各類創新人才聚集,推進人才管理創新,建設創新人才載體,優化人才創新環境。七是體制機制創新工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知識產權運用,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加快科技管理改革,加強高新區協同創新。八是創新生態優化工程,重點提升公共服務、開放合作水平,加大投融資和財政稅收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