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0 06:43:20 來源:陜西日報

雪原制
“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完善和強化農業支持政策,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
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轉變發展方式發展低碳農業
農業是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也是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低碳農業是指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技術與制度創新、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種手段,實現高能效、低能耗和低排放的農業發展模式。
“農業是唯一創造碳匯的領域。2013年我國農業總碳匯約1.58億噸,之后逐年小幅下降,2020年農業總碳匯約為1.57億噸。陜西作為國家確定的首批低碳農業試點省,目前已建成統防統治示范區52個,建成農機農藝融合、減量控害技術示范點130個30多萬畝,示范區(點)主要病蟲害防控效率達90%以上。”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王二虎說,發展低碳農業已成為農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徑,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王二虎建議,加快制定出臺有關發展低碳農業的政策措施,包括評價指標體系、技術標準、補償政策、信貸政策等,圍繞農業生產、銷售、倉儲、物流、廢棄物處理、土壤耕作等環節制定相應的標準,在基礎條件好、生產規模適中的農業產區推進試點工作,強化標準管理、標準生產。同時,加強低碳農業技術創新,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戶使用有機肥,盡可能縮短有機肥暴露在田間的時間,提高土壤中有機碳含量,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進行農業碳交易,可額外增加農民的碳匯收入,有利于激勵農戶從‘碳源農業’轉變到‘碳匯農業’生產方式。”王二虎還建議,可設立國家農業碳基金,拓展農業資本市場,解決發展碳匯農業所需的部分資金;積極探索創建“企業—碳交易機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農業碳匯交易機制,形成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與碳交易機構等相關利益共享機制和專業合作組織訂單機制。
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產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天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祁志峰說,農業農村正成為投資熱土,社會資本投資的大型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為鄉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鄉村產業的形態和質量。
“能人回鄉、資本下鄉,實現了鄉村振興有效的動能轉換。然而,由于農業產業周期長、投入大,農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社會資本長期投入。”祁志峰認為,鼓勵資本投入鄉村,加快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有助于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祁志峰建議,一方面,加快相應法規體系、制度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對鄉村振興產業的資本引入發展提供法制保障;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投入鄉村振興產業資本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探索財政獎補機制,對長期支持鄉村振興的有效資本給予支持,形成吸引資本持續投入的政策體系。此外,創新資本進入涉農領域模式,健全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戶通過產權、技術、產品等與企業、資本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作為農民代表,‘三農’工作一直以來是我最關心的工作。”全國人大代表、渭南市合陽縣黑池鎮五豐社區黨總支書記雷溫芳說,“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們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
雷溫芳認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牢牢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引導經營主體與農戶形成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以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增收。整合資源和力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主導產業,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加強水電路氣信郵等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雷溫芳表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她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補齊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解決好農村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問題。加快實施渭北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緩解區域性水資源矛盾,保障飲水安全,發展節水灌溉。
“還應看到,中西部脫貧地區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基礎比較脆弱,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雷溫芳建議,國家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加大對中西部脫貧地區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在“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上給予支持,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記者 甘甜 屈荔鵬)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