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走進安康市漢濱區早陽鎮包河村,一排排嶄新整齊的農家小院映入眼簾,一條條硬化路四通八達,一幅幅多彩的文化墻給村子增添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廣場上婦女們三五成群地跳著歡快的廣場舞……后續幫扶政策讓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每個人臉上都掛著舒心的笑容。
這幅溫馨的畫卷,是我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個縮影。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乘勢而上,接續奮斗。一年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號角響徹三秦大地,全省上下堅持初心不改、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腳步不停。防返貧、強幫扶,脫貧基礎更牢固,脫貧成效可持續。興產業、穩就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脫貧群眾過上了幸福新生活。
防返貧強幫扶,守住脫貧攻堅勝利果實
冬日嚴寒,吐氣成霜。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副鎮長張釗卻忙得渾身冒汗。“馬上就要過農歷新年了,我到脫貧村走走,想看看大家養殖的肉牛效益如何,飼料供應是否充足。走了兩戶,我感到滿滿的成就感。”1月19日,在文安驛鎮老莊河村查看肉牛產業發展情況的張釗說,脫貧攻堅勝利成果來之不易,一定要牢牢守住,為推進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渭南市蒲城縣橋陵鎮聯興村村民胡曉強因一場意外,落下四級傷殘,不但花光了積蓄,生計也成了問題。該村網格員了解情況后,將胡曉強家按照程序納入邊緣易致貧戶,并上報縣鄉村振興局,申請“防貧保”保險。“‘新農合’和‘大病醫保’以及防貧保險,解決了我大部分治療費用。”2月18日,胡曉強動情地說。
推行網格化摸排,建立鎮、村、組全覆蓋的三級網格體系,加強信息化監測,研發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平臺,是我省確保各項幫扶措施落地見效,防止返貧致貧現象發生的眾多措施之一。
建立“2531”動態監測幫扶機制,我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去年以來,全省共設置29.1萬名基層網格員,對700余萬農戶實現常態化排查,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我省研發了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平臺,實行“一鍵申報”“一戶一碼”,提高了監測預警及時性。同時,全省建立了“信息比對”和“問題整改”數據庫,累計向30個行業部門反饋風險信息43萬余條。
去年以來,陜西先后制定《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和37個省級配套落實文件,形成了針對性、操作性強的政策保障體系,用“繡花功夫”將工作做實、做細,接續奮斗,描繪好新時代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興產業穩就業,增強脫貧群眾幸福感
2月24日,延安市洛川縣2022年“春風行動”現場招聘會上,人頭攢動。“春風行動”恰似一陣春風,讓群眾看到了希望。
2月15日,咸陽市涇陽縣云陽鎮街子村4組的脫貧群眾王小英和丈夫劉治漢,正忙乎著在承包的16畝耕地和自家的4畝耕地中,種下菜花和松花菜。隨著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和管理技術逐步提高,王小英家的收入逐步增加。“靠種植蔬菜,我不但脫了貧,還把新建的120平方米房屋裝修了,開上了小轎車。”王小英高興地說。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穩定收入是關鍵。去年以來,我省制定了《關于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實施意見》等文件,大力發展果業、畜牧業、設施農業三大千億級主導產業和茶葉、中藥材等區域性主導產業。全省蘋果產量達1230萬噸,奶山羊存欄265萬只,蔬菜產量1850萬噸以上,茶園面積達298萬畝,木耳、魔芋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帶動全省19.89萬脫貧戶,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脫貧地區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全省1.86萬個村集體完成產權制度改革,82個縣區農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實現了整縣清零。
就業“飯碗”端得穩,脫貧群眾日子有奔頭。去年,我省積極推動外出務工、全力促進就近就業、大力培育技能人才、全力促進受災勞動力就業增收、持續強化就業服務,就業幫扶力度不斷加大。全省去年脫貧群眾外出務工達到216.43萬人,務工人數比上年增加6.2萬人。
補短板強基礎,鄉村振興底氣足
1月17日,安康市紫陽縣蒿坪鎮全興村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兒。不時有村民手里提著新購置的紅燈籠、臘肉等年貨朝家走去。
全興村由于位置偏僻,交通落后,曾經是紫陽縣深度貧困村之一,村民主要以靠天吃飯和外出務工為主解決生計問題。如今的全興村完全變了樣。村上的通組路、產業路全部建成。村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修建了新村委會辦公用房和衛生室,配套建設了體育文化廣場,安裝配齊了相關的體育文化器材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起來,村里的很多能人逐漸返鄉創業。外出創業能人詹小金回鄉,成立了光宏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年出欄2000頭養豬場,帶動群眾做大做強村養殖產業。女能人陳敘蘭回村,創辦響水洞養雞專業合作社,發展林下養雞產業,帶動群眾分散發展養殖業。村上還發展了果木和中藥材種植,新建了茶園,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去年以來,我省強化規劃引領,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補上基礎設施短板,四好農村路不斷延伸,脫貧地區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好。全省衛生戶廁普及率達73.3%,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自然村達84.95%,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達29%。
在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脫貧地區發展活力日益增強,鄉村全面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