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中午咱吃啥?”1月6日10時許,在西安市新城區胡家廟街道駿景社區新興·駿景園小區,71歲的朱鳳云老人收拾完房間,和老伴徐祖元商量著準備午飯。
“白菜燉粉條,擱點肉,再來個青筍炒雞蛋,熱兩個饅頭。” 徐祖元坐在茶幾前悠閑地喝了口茶。冬日的陽光斜射進窗戶,客廳里暖洋洋的。
“當當當……”不久,廚房里傳出麻利的切菜聲。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猝不及防,打疫情防控阻擊戰,也是打后勤保障戰。

1月6日,在西部欣橋農產品物流中心,工人從運輸車上卸菜。 記者 袁景智攝
產得出物資儲備充足
“飯好啦!”一個多小時后,熱騰騰的飯菜擺上了朱鳳云家的餐桌。
朱鳳云夫婦是新興·駿景園小區的老住戶。疫情防控措施升級后,家中米面油倒是夠吃一陣子,但蔬菜、雞蛋等存貨不多。“當時心里還真有些慌。沒想到今年元旦假期前兩天,政府免費配送的蔬菜就送到家里,一大袋子足足有20斤。”朱鳳云說,“最近小區里還設立了民生保障服務點,蔬菜、雞蛋、饅頭、水果等都有。”
在朱鳳云夫婦倆吃午飯的時候,30公里外的涇陽縣潤興蔬菜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在大棚里忙著采摘蔬菜。
“疫情防控升級后,我們加大了對西安市的蔬菜供應量,在加緊當地蔬菜采摘、收購的同時,還從四川、山東等地外調了部分蔬菜。”合作社理事長郭亞軍說,“我們合作社還聯合兩個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涇陽蔬菜配送聯合體,目前已累計向西安配送各類蔬菜12萬多件、1萬多噸。”
與此同時,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生產車間機器聲隆隆,面粉生產線24小時連軸轉。車間外,工人正加緊裝車。“自2021年12月23日起,企業每天生產面粉、大米以及饅頭、花卷、包子等主食產品800余噸。” 企業副總經理劉東萌說,作為西安市的應急保供企業,現在企業每天100多輛食品配送車、近300個自有銷售網點以及線上線下社區銷售平臺都在正常運轉。為了充實庫存,企業還通過“抗疫保供”專列,進口哈薩克斯坦優質小麥2254噸。

2021年12月28日,西安秦華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流動服務車開到桃園路蘭空桃園小區門口,為居民辦理購氣業務。 記者 袁景智攝
穩定生產是保障供應的前提。
本輪疫情發生后,省農業農村廳立即成立廳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及時解決蔬菜生產運輸中遇到的困難。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結合冬春季蔬菜生產特點,統籌安排品種結構,及時采收、上市成熟蔬菜,保障充足供應。1月7日調度顯示:全省當日蔬菜產量1.9萬噸,肉、蛋、奶日產量分別為2163.5噸、1687.1噸、2211.3噸。目前,我省糧油日加工量達到3.5萬噸,完全能夠滿足西安市及全省人民生活需求。
除做好肉蛋菜、米面油生活必需品保供外,全省上下守土有責,有序開展各類保供工作。
1月6日12時許,西安城投集團西安秦華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望城一路綜合服務站內,駐守人員剛端起午飯,搶修工單派單通知來了:大慶西路一用戶做飯引發油鍋著火。任俊明和兩名同事立刻放下手中碗筷趕往用戶家。
“公司1000余名職工在場站、客服、搶修等不同崗位上,24小時待命,穩定保障西安市300萬燃氣用戶日均約18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應。”西安秦華燃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部長劉敏說。
不同的戰場,一樣的戰斗。
在西安市多個定點醫院、隔離酒店、居民小區,國網陜西電力抗疫保供電突擊隊隊員積極完成應急保電任務;在陜北榆林,陜煤集團榆北小保當公司一號煤礦幾百米礦井下,智能掘進機器人正高效運轉……據省發展改革委統計,截至1月5日,全省煤炭生產可靠,電力供應充足,天然氣保障有力,成品油市場運行平穩。
合力抗疫情,全力保生產。疫情防控期間,水、電、氣、通信等的保供便民措施“鏈條緊扣”,保障著城鄉生活運轉安全有序。

1月7日,居民購買食品。西安飲食股份有限公司借助老字號品牌的配送資源,走進曲江觀邸小區,為居民供應生活物資。 記者 袁景智攝
運得走供應通道暢通
1月6日5時許,古城西安夜色還未褪去。陜西西瑞集團保供運輸司機紀凱平已經從西部欣橋農產品物流中心老三糧油店倉庫的地鋪上爬起來,簡單收拾,出門跨上車,趕往陜西楊凌來富油脂有限公司。
查驗證件上高速、進廠排隊裝車……一路上的流程,紀凱平已經輕車熟路。當日10時許,紀凱平拉著13噸面粉回到西部欣橋農產品物流中心。本輪疫情發生至今,紀凱平已經開車跑了半個多月,身上的衣服污跡斑斑,疲憊的臉上,口罩勒痕醒目。
疫情當前,運輸線就是保障線。
2021年12月23日21時,在電話中接到任務,紀凱平連夜開車趕往楊凌,車上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運送第一批保供物資回西安。“一開始,高速公路路口封閉了,司機要在路口等,等企業去聯系。”紀凱平說,大家反映后,省商務廳等部門迅速協調,給保供車輛及時辦理通行證,高速公路收費站開通“綠色通道”,西安周邊地區防疫部門也允許保供車輛司機憑借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在全程不出駕駛室的情況下進入當地運送保供物資。
“遇到新問題、新難點及時反映,企業和省市有關部門都積極協調解決。”紀凱平說。
西部欣橋農產品物流中心不僅是集物流集散、展銷、交易為一體的綜合性一級批發交易市場,也是省、市“菜籃子”蔬菜供應基地,承擔著西安市90%以上的蔬菜供應任務。
據統計,2021年12月26日至1月5日,該物流中心進出場貨物量最高分別達10049噸、12255噸,物流中心庫存(含靜態儲備)從13060噸增加至18883噸。
此時,在距離西部欣橋農產品物流中心直線距離最近的高速公路阿房宮收費站,值班站長李娟和60多位同事已經堅守了16天。疏導車輛、登記司乘人員信息、核驗核酸檢測證明、發放臨時通行證……收費站、交管部門及西部欣橋農產品物流中心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保障保供物資運輸車輛高效通行。據統計,2021年12月23日8時至1月7日8時,阿房宮收費站“綠色通道”通行車輛達3059輛。
疫情防控期間,為打通民生物資運輸“動脈”,省交通管控與運輸保障專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等部門建立完善應急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明管理制度。為確保物資有序中轉,解決外省(市、區)及我省其他地市車輛進入西安返回后需要隔離14天的問題,我省依托既有物流園區(樞紐場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在西安市周邊地區設立應急物資中轉儲運場、高速公路服務區應急物資臨時接駁點。與此同時,我省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每日在一線投入9000余人參與疫情防控、保通保暢,西安市道路貨物運輸行業協會也自發組織車隊投入到保供接力賽中。
多舉措暢通渠道,全鏈條保障供應,有力保障了“菜籃子”“糧袋子”等產品放心進得了城、上得了市。

1月6日,新興·駿景園小區民生保障服務點的工作人員為小區居民配送副食品。 記者 艾永華攝
供得上織密“保供網”
疫情期間,生活物資足不足、市場價格穩不穩,是群眾關注的焦點。
“要統籌協調、搞好保障,強化生活物資供應,加強價格監測,嚴厲打擊囤積居奇,保證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要積極適應提級管控需要,做好生活物資供應,建立精準化、到小區的投放機制,切實搞好群眾心理疏導,積極回應和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
“要強化物資保障,盡快完善批發市場、超市、社區便利店三級保供體系,優化交通管控措施,保障運輸生活物資車輛順暢通行。”
“要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建立居民信息臺賬,通過微信群等及時掌握群眾需求,一件一件認真解決,抓好困難人員生活救助,保障群眾基本生活。要打通生活物資保障‘最后一百米’。”
……
一道道指令從省委、省政府發出。
非常時期,民生保障線需要“非常守護”。
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我省推出迅捷有力、細致溫暖的保民生、保生產舉措,全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為抗擊疫情筑起堅強后盾。
面對疫情,全省上下同心,爭分奪秒推動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同時千方百計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看病就醫需要。
——打好保供“優化拳”。省發展改革委加強監測研判,省農業農村廳迅速設立“菜籃子”穩產保供組,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啟動日監測日報告機制。
——打好監管“強化拳”。市場監管系統重拳出擊,迅速開展物價專項執法檢查,穩定市場價格秩序。
……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從省上到各級有關部門,從農業企業到零售商超,從社區到每個人身邊的鄰居,都在想方設法,只為盡快把生活物資送到小區、送到居民“家門口”。
朱鳳云夫婦所在的新興·駿景園小區共有4121戶居民,外來人口較多,服務壓力較大。駿景社區引進西安振舉商貿有限公司在小區設立民生保障服務點,解決居民生活物資采購問題。“只要你在小區微信群里說一聲,十幾分鐘后社區工作人員就送貨上門。”朱鳳云說。
1月5日下午,華潤萬家含光路店員工宋力和16名同事陸續將小區居民通過“微信群接龍”方式購買的30購物車貨物,送到融尚中央小區。 “我們一個門店對接1至2個街道(小區),根據社區需求建立線上訂單,再組織店內員工打包菜品,然后分片區、分時段集中配送至統一接收點或交由對應社區或小區的志愿者送貨上門。”華潤萬家陜西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據統計,1月6日,通過萬家APP、餓了么等線上平臺,華潤萬家在西安市的28個門店配送訂單超過萬單。
卸貨、分裝、送貨、上樓,無數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化身分揀員、配送員,一袋袋“食材包”接力傳送,保障了生活物資送到千家萬戶,打通居民生活物資供應的“最后一百米”。
“誰家有止疼藥,請支援一下,謝謝”“我拿給你,在樓下等”;“誰家有酵母粉,可以借用一點嗎”“ 在嗎?剛看到,我給你點酵母粉”……一個個“西安好鄰居”溫暖著大家的心。
供應鏈每個環節上的每個人,都在爭分奪秒,疫情之下,他們無懼風險與壓力,只為讓更多人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
己之一粟,彼之山海。
眾志成城,勇毅擔當。
此時此刻,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仍在緊張進行中,但一張立體、密織的生活物資“保供網”已經迅速拉開。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