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四月花枝俏,綠綻山坡春風暖,在榆陽區南部的山峁上,漫山杏花競相盛開,周邊游客紛至沓來。以杏樹文化旅游為主導的古塔鎮,“春賞花、夏采果,秋觀葉、冬踏雪”早已成為廣大群眾的“旅游習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榆陽區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擴大林草種植面積,多措并舉激活林業發展要素,提升優質林產品供給能力,生態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日益凸顯。

有了好風景,不愁“好錢景”,群眾才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2016年以來,古塔鎮趙家峁村村民連續四年分紅500多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260元。在鄉村旅游業態不斷豐富的基礎上,榆陽區還依托大扁杏、樟子松、長柄扁桃、沙棘等基地,大力發展杏仁粉、開口杏仁、沙棘飲品等下游深加工產品,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其中,南部山區16萬畝大扁杏在豐產年份可產杏核230萬公斤以上,產值超2000萬元,生態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日益凸顯。 同時,榆陽區積極響應全省蘋果“北擴西進”戰略部署,將山地蘋果確定為三大新興主導產業之一,累計新增優質果樹5萬畝,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有效改善了南部山區生態脆弱的現狀。2020年,榆陽區圍繞建設“中國草業明珠”目標,把草業和草食家畜養殖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的主要產業大力培育,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科技實力、機械化水平高,產品質量優良”的飼草種植企業、草產品加工企業,初步形成了“千家萬戶種草、種養大戶種草、股份合作社種草、農業龍頭企業種草”的強勁發展勢頭,構建起草畜一體、循環發展的新格局。

“十四五”期間,榆陽區將立足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核心板塊,爭創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新標桿,重點做好‘南果、北草’產業發展布局,進一步擴大林草種植面積,多措并舉激活林業發展要素,提升優質林產品供給能力,助力鄉村振興。力爭“十四五”末完成造林 50 萬畝、人工種草 50 萬畝,林草保存面積突破 500 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 47.8%,全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常流、人民幸福的“大美榆陽”。(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杜欣)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